這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它與外界唯一的聯系似乎只有那一條如玄色匹練般蜿蜒的景區柏油路。
眾山環繞,獨留一缺;碧空似洗,百鳥翔越。這兒的空氣,和空氣中不時傳來的幾聲雞鳴犬吠,都讓我感覺那般熟悉而又溫馨,兒時的記憶翻滾而來,如潮般沖擊我的意識海。至少從外圍看來,南屏的環境與大多數江南村落都大同小異:群山、小溪、漫山的碧綠以及那一塊塊分割有致的稻田。生于江南,長于江南的我自是極為喜歡這股濃重的田園氣息,正是“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一連幾天的考試狀態在進村的那一刻起便徹底放開了。
外面一圈的小山,一如村名,是一道天然的屏風,將南屏這個小村似待嫁少女般遮掩其中,透出不盡的嬌羞,讓我此行又多了一絲好奇、一絲期盼。風輕云淡、風和日麗,空氣中彌漫著點點慵懶,這真是個與世隔絕的清凈之地,正是這紛亂塵世中的一泓碧透山泉,帶給人無盡的安靜與享受。
繞村蜿蜒的,是一條無名的小河,眾多魚客如老僧入定般靜坐河邊,手中釣竿時而微動,伴隨釣竿而動的還有他們專注的眼神,那眼神深深射進河水之中,時而暴起一陣精光,那便是有魚兒上鉤了。我不諳釣魚之道,也不愛吃魚,河邊我最愛干的,是那有些幼稚的打水漂。于是一行人爭先恐后地拾起石塊,瞬間將原本平靜的河水激起千層浪,我們在這一刻盡情釋放著身軀里淤積多日的生機與活力。
作為古村落,南屏真正吸引我們的,自然不僅僅是村外的田園風光,其內部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才是最誘人的。我們的到來,不是觀光旅游,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在忙碌中去感受這個小村的脈動。在村內,我不由得深有感觸,古徽州地區的人文底蘊到底是不一般,周邊的幾個市縣是遠遠無法相比的。
最初幾天,回環曲折的條條弄巷著實讓我大為眼花繚亂,巷子幽深而又古樸,處處透露著飽經滄桑的意味,數百年的人丁興衰、迎來送往,皆映刻在了這一條條不過兩人寬卻沒有盡頭的青石板路上。隔路相對的,是密密麻麻緊緊依偎在一起的一幢幢古屋,它們沉默不語,只是用蒼老的眼神看著我們四處奔走。
那幾天里,我們繞著村子走了無數遍,一座座祠堂、古屋被我們看過,對其中的葉氏宗祠我留意了幾分,因為我的母系便是葉氏,雖然同這里的并無半點聯系,或許五百年前是一家。我從未見過家族祠堂,對宗族的勢力并不了解多少,這次也算是略窺一斑,嚴格的血脈尊卑讓宗族更像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度,缺了那份血緣深處的親情。宗法制在中國綿延千年,是控制平民的最佳工具,這般一想,我對這宗祠便再無什么好感,只是冷眼旁觀著一批批游客進進出出,對現今的時代又多出幾分慶幸。
入夜的南屏,方顯出最誘人的姿態。我喜愛黑夜,因為她的安靜,她的神秘,而這村里的夜更是讓我心醉。走在漆黑如墨的路上,呼吸著空曠的寂靜,只覺煩躁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明知這只是片刻,卻惹起我萬分眷戀和貪妄,周遭都是最純凈的夜,純得沒有一絲燈火,只有清朗的天空中投下幾道黯淡的星影。那一刻是那樣的放松,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兒時在農村生活過的場景,沒有車馬喧囂、沒有燈火不滅,只有無憂無慮、平淡快活。那一夜我們因問卷調查造訪了數個家庭,看到他們那樸素的生活,我的心底又是一陣悸動,我已經太久沒有感受到那種氣氛了,不由得又有了幾分想家。
那幾日的忙碌,已讓我對這個可愛的村子有了不舍,離開乃是必然,卻仍想可以再多待會。是我們闖進了南屏,每日無數游客涌入,無數的嘈雜聲響起,讓我心底冒出一絲隱憂,不知這個小村子的天真無邪還可保持多久,我突然寧愿沒有來過,沒有任何與此無關的人來過,它可以孤獨但單純地守著這一方水土,免受紅塵襲擾,做她的山中美嬌娘,直到永遠。
責任編輯:實習生 史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