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峽我只到過一次,可我卻深深地戀上它!戀上它的歷史畫卷,戀上它的神奇故事,戀上它的迷人景色,更戀上那次秋漂葫蘆峽。
葫蘆峽在哪里?別急,還是先來重溫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歌吧!“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你懂的,這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寫景名篇《宿建德江》。葫蘆峽就在美麗江城建德市,更具體地說它在風華寶地乾潭鎮。
其實,想漂流,尋刺激,家鄉就有許多好去處。枧潭,香溪,天湖,普仁灘;夾溪河,顏公河,養生河,藍水河;芳村大竹海,源芳大峽谷,宏村桃花源……漂流線路比比皆是,為何要去葫蘆峽?
去葫蘆峽漂流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這得益于浙江省建德市文聯舉辦的“浙皖贛三省十縣(市)作家聯誼采風活動”,地點就在著名的“魚米之鄉”乾潭鎮。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乾潭則是杭州的后花園,它有詩畫田園之美景,天下瑤池之美譽。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又告訴世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然而,“富春天下秀,最絕七里瀧”。可是,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卻沒能畫上。
葫蘆峽生態漂流,是這次文學采風的活動之一。馬年立秋的第二天上午,我們在建德市發改委包主任的引領下,步行前往蘇塘水庫旁的“子陵琴舍”賞古琴雅會,觀大型古裝歷史電視劇《白蛇后傳》、《大話徐文長》影視基地。驅車趕往艾利斯玫瑰園觀光農業,體驗自主品牌“阿依詩佤”系列。乘坐“嚴州號”游輪抵達極具江南水鄉風情的勝奇山莊,與杭州電視臺《天下美食》攝制組一起飲玫瑰酒品玫瑰雞。稍事休息,大家便改乘“睦州號”游輪,從“胥溪”(得名與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有關)駛向富春江七里瀧景區。
沿途,大家陶醉于“胥江野渡”、“七里揚帆”、“江南桃花”等絕色美景之中,不知不覺葫蘆峽到了,夾道歡迎我們的是漫天飛舞的各色蝴蝶,讓我們產生步入云南大理蝴蝶泉的錯覺。
葫蘆峽主要有“葫蘆飛瀑”和“葫蘆峽漂流”兩個景點。說起葫蘆飛瀑,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成伯相公的青年,靠砍柴燒炭與老母相依為命。有一年,天干地裂,禾苗枯死;溪水斷流,燒炭無水。有一天晚上,成伯相公夢里聽見一陣陣悅耳的流水聲,又看見家對面的懸崖絕壁上有只葫蘆正朝著他的嘴巴咚咚咚地流水,他也咕咚咕咚地喝了個夠。他想起老母親和鄉親們都要渴死了,他想起窯里燒炭急著用水……他大步來到懸崖峭壁下,在葫蘆滴水過的地方用手刨一個大坑。第二天醒來一看,真的一泓碧水,清澈見底。
葫蘆飛瀑、高近百米,寬約7米。瀑水從崖頂流入一個極像葫蘆的洞內,再噴薄而出,飄然而下,擊打在一級級的石山上,散作一顆顆如珍珠、似碎石的水點,洋洋灑灑跌入深潭之中。好一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
漂流的行頭,旅游公司和路邊小販早已從頭到腳給準備齊全。安全帽、救生衣、手機袋、相機套、水槍等應有盡有。專車把我們送到漂流的起點,兩人一條橡皮筏順流而下,體驗秋老虎的清涼。急流、深潭、淺灘交替出現,我和歙縣作協吳副主席都是首漂,遇到深潭橡皮筏老是原地打旋,不肯到出口去。從身邊漂過的橡皮筏,又故意把我們撞向岸邊,更有人還不停地向我們開水槍。橡皮筏里很快水漫金山,我們又忙于用安全帽舀水,怕有沉沒的危險。慢慢地我們找到了感覺,控制住了方向,也能騰出手來打水仗了。可是好景不長,一不小心我們的橡皮筏不是擱在淺灘上,就是卡在石頭縫里,還是建德作協的過主席、房主任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葫蘆峽漂流大約一個小時的行程,可我們卻花了近一個時辰。是兩岸的景色實在太美,令人流連忘返,加上我們劃槳技術過于生疏,等我們到達終點時,同行的其它橡皮筏早漂得無影無蹤了。
戀戀不舍地告別葫蘆峽,回味著生態漂流的激情,踏上去幸福村采摘葡萄的征程。
責任編輯: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