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廳近日發(fā)布消息,全省范圍內小學可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推遲半小時上學”。政策能否切實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取得預期效果,引發(fā)社會熱議。
魯迅先生曾有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其實,就小學“推遲半小時或一小時上學”而言,浙江并非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前兩年湖南長沙等少數(shù)地市已先試先行,但在全省范圍內推行此項政策,浙江省可謂一馬當先。緊隨其后的是黑龍江省,日前也在全省推后中小學生早晨到校時間,并決定從2018年3月1日新學期開學起,黑龍江省境內的小學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時間不得早于8時,高中生早晨到校時間不得早于7時30分。由此看來,中小學推遲早晨上課德政,從試行到大范圍推行,終究會靴子落地的。
不能不說,有關教育部門推遲早晨上課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目的是要切實保證學生睡眠,減輕學生及其家長早晨上學跟打仗似的另類教育負擔。畢竟,早有科學研究證明,睡眠時間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更關系到身體發(fā)育、心理健康等,比方說長期睡眠不足,就可能帶來精神焦慮或抑郁、新陳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隱患。
然而,我們仍須看到,孩子睡眠不足的成因有很多,上課時間過早只是因素之一。其最終的指向依然是喊了一二十年的減輕學習負擔的問題,往往也是事與愿違,比方說近些年學生的課時和作業(yè)確實少了,但是各類補習、培訓班卻如雨后春筍。更有數(shù)據(jù)顯示,有的家庭培訓班的花銷動輒近萬元,甚至達到數(shù)萬者也不少見,中國教育學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guī)模超過1.37億人次。更為嚴重的是,在火爆的校外培訓班市場中,有一種“毒瘤”正在野蠻生長,這就是“搶跑式”培訓班。這些培訓機構通常以提高班、尖子班、精英班、強化班等名義招生,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這些機構以高強度培訓、大量做題、提前教育、全民奧數(shù)等模式,培訓學生的“應試”技巧,幫助學生吃透應試規(guī)則,教給孩子的都是應對考試的套路。這些其實直接給素質教育,也是給教育減負工作帶來莫大的沖擊,以至于每次學校減負過后,學生的書包到了社會上各類培訓機構那兒,非但不見輕下來,反而越來越重了。同理,類似推遲早晨上課的“德政工程”,會不會到了“社會增負”那兒就變味,未嘗可知。
因此,要真正保證學生睡眠,就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進而從形式到內容等方面緊抓教育減負工作,尤其從根本上改變以分數(shù)為導向等教育模式,全力推進素質教育。歸結到推遲早晨上課這兒,須在學習和充足的睡眠兩者之間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平衡,讓減負的夢想真正照進現(xiàn)實,也讓孩子睡得更香,學習更好。
責任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