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基層工作的時候體會最深。有一次上級布置了一個新的任務,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信息采集和錄入,并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我感覺根本不可能在期限內完成。分管領導聽了匯報,說道:“先盡全力做,我安排人協助你。”十多個人通過幾個日夜的奮戰,竟然奇跡般地完成了。不是我高估了困難,只是我們盡全力去做了。
如果只是等待和抱怨那么對于自己來說真是“太可惜”了,錯過的體驗讓自己更難成長。不會知道自己的潛力,也不會懂得協作的力量。多壓擔子實質就是多去落實,壓力不是垂直的,不會把人壓得更矮,它是水平的,轉化得當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面對困難,思考怎么辦就是“轉化過程”,一味等來的永遠只能是失敗的結果,絕不會是希望的成果。“行萬里路”是很多人內心的想法,可大部分人都輸在了邁開腳的第一步上。落實不了自己的腿,談何讓自己思想落地。
抓落實就是要抓到“為”和“行”字上來。想為,能為,敢為,“騎驢找馬,絕不等待。”要想撈來“水中月”,取出“鏡中花”是要費心思的,可是不能總停留在“想”上,如果一次都不試試,怎知能不能撈上來、能不能取得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新時代,我們有著崇高的目標,偉大的藍圖,不去努力、不去奮斗是永遠也等不來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的。“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久久為功,常為常行,狠抓落實,必有回響。
責任編輯: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