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環境,春節期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禁令”最早在城市里推廣,如今大有向城郊地區蔓延的趨勢。2月13日(臘月二十八)晚,河北省正定縣古城的上空,再次綻放流光溢彩的電子煙花,深受居民的喜愛。春節期間,當地還有4場電子煙花秀與大家見面。(據《燕趙晚報》)
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也是過年的重要象征。然而,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危害也很大,其帶來的空氣和噪音污染大家有目共睹,不慎釀成火災、炸傷手眼等禍端也屢見報端。有鑒于此,今年春節前夕,新修訂的《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正式發布實施,該規定明確將北京五環內(含五環路)全部區域設定為煙花禁放區,五環以外區域,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維護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劃定禁止或者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河北省各地也明確主城區全年禁放,其中,石家莊市明確在主城區和四組團區(縣)范圍內,全年禁止燃放、銷售任何種類的煙花爆竹。看來,從早前的有限禁放到眼下的全面禁放是大勢所趨。
然而,透過千百年來歷史的沉淀,人們會發現過年熱衷于燃放煙花爆竹,在于其背后承載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往往不是像湖南婁底雙峰縣那樣,于今年2月16日發個懸賞公告,就真的能把兩個在小區里違反禁令燃放鞭炮者“繩之以法”嗎?答案至少目前是否定的。實踐證明,簡單地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完全放松管理,任由PM2.5數值紛紛爆表也不現實。
因此,河北省正定縣古城上空的電子煙花,就有了我們點贊的現實理由。畢竟,鼓勵人們使用“無煙煙花、爆竹”等新型產品,提倡過一個“無煙春節”,不僅保留了傳統習俗,而且還保護了環境。同時,一定意義上講,也讓我們在發揚民俗與保護環境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不失為兩全其美之策,無疑為今后的年節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當然,這種創新,需要人們的認同,市場的接受和普及,在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現前,不妨大力推廣。
責任編輯: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