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聯系方便,如今家長QQ群、微信群等已逐漸成為學校老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平臺。不過,家長群在為家校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時,每天動輒上百條甚至上千條聊天信息的家長群,經常讓家長看得頭暈眼花。在今年的江蘇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張家港市評彈藝術傳承中心主任季靜娟建議,家長也要減負。這一觀點也引起了其他代表的關注和熱議。(1月29日《現代快報》)
實際上,家長群也要減負的問題,在正式登上省兩會舞臺,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話題之前,就已經引起了廣大學生家長和老師的熱議,只不過因為缺乏地方兩會這樣嚴肅正規而又“高大上”的場合,所以沒有在公眾當中引起更大的關注度而已。而借助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媒體的報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并且最終讓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當然也是值得肯定的。
毫無疑問,家長QQ群、微信群等的流行和普及,已經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從布置作業到家長給孩子請假、學校組織活動需要家長配合再到家長就班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等等,都可以在家長群里面來完成,隨時隨地、省時省力。當然這種全新的交流和溝通平臺的出現,也算是一種與時俱進。
但是很多老師和家長也發現,一些家長群出現了種種不正之風,讓人很頭疼。比如針對某個問題,老師已經給出了解答,但是很多家長沒注意,或者是不愿意去翻看前面的聊天記錄,于是總有人不停地詢問,老師如果每個人都重新回答,勢必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不予理會,又擔心家長會誤會,結果雙方都感到很累。再比如一些家長為了給老師留個好印象,在家長群顯得過于熱情,老師隨便說句話,后面一大堆家長跟著表示“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的付出”等等客套話,結果反而把那些有用的信息淹沒在這些客套話當中,讓有需要的家長找不到。
實際上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看,家長群就是供老師發布各種信息,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快速高效、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長不能把其當成是普通的聊天群,在里面聊一些和老師工作、學生學習無關的事情,同時也不能把其變成一個討老師歡心,給老師留下所謂好印象的地方,所以客套話還是少說為好,否則其他家長有意見,老師也覺得難為情。
為此,在老師或某個家長建立家長群之初,就不妨訂立群規,約法三章,以避免以后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對于違反“群規”的家長,要給予及時的提醒和警告,一再違規者,則實行禁言制度等等。家長群的良好生態、和諧氛圍,關系到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老師和家長的溝通等等,所以確實需要減負,需要雙方共同的呵護。
責任編輯:實習生 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