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慶祝十五周年校慶,同時成立校友會。不過如此隆重的活動既沒有鮮花裝點,也沒有禮炮助威,整個活動,大部分的經費都花在了給21名優秀老師發24K金牌上,這一項的支出為4萬多元。其他方面則非常節儉,如請校友們在食堂吃盒飯,每份的標準為30元。這次活動也因此被大伙戲稱為“史上最摳門校慶”。(1月3日《楚天都市報》)
國內一些高校在建校年數逢整十整百,尤其是建校10年、50年、100年等特殊年份的時候,都會舉行盛大的校慶活動。客觀而言,舉辦校慶活動的意義也有很多,比如可以增加在校學生和畢業校友的凝聚力、自豪感、歸屬感;比如可以擴大學校的影響力,有利于今后的招生工作;再比如還可以借此機會和畢業校友建立聯系、聯絡感情等等。尤其是那些畢業以后功成名就的校友,也可以借此機會回饋母校,進行捐款、設立獎學金、教育基金等等。
然而在國內高校的校慶活動中也有一些不好的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質疑和爭議,比如一些學校的校慶活動過于追求隆重、講究排場,活動要選高檔場所,吃飯住宿要在五星級酒店,最終導致校慶花費巨大。甚至有個別高校,為了解決校慶資金不足的問題,還強行要求在校學生捐款,或者是采取各種明里暗里的方式,在返校參加校慶的校友當中進行募捐。
而武漢科技大學作為一所比較年輕的高校,其十五周年校慶活動,就顯得低調、內斂了很多,也贏得了包括在校生、畢業校友以及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學校校慶活動在外在形式上十分摳門,但是在獎勵優秀教師上卻又十分大方,大部分的校慶經費都花在了給21名優秀老師頒發的金質獎牌上。
“最摳門”校慶值得點贊,正如該校校友所說,在食堂吃盒飯,雖然樸實,卻重溫了大學生活。而大家吃完飯后,租輛共享單車在校園內騎行,找找當年上學的感覺,和以前的老師聊聊天,談談心,也就實現了參加校慶活動的最大意義。與此同時,把有限的校慶經費用在重獎優秀教師上,更加符合校慶的本義,因為一所學校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科研成果的產出,最終依賴的還是優秀的教師們。
所以說,“最摳門”校慶值得國內高校反思、借鑒與學習。
責任編輯:朱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