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賣市場“井噴式”增長,越來越多的“吃貨”們開始享受指尖美食的福利,但外賣美食的問題卻不時遭到網友吐槽:怎么總感覺外賣菜量沒有在飯店吃的多,盆里的菜像是被人吃掉了一半?為什么到手的菜品和線上的美食圖片差太遠?隨著《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些問題都將一一找到破解方法。
近年來,“互聯網+餐飲”這一模式,以其便利性愈發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也由此催生了一大批外賣平臺的迅猛發展。但隨著業務量的激增,這種“一鍵下單坐等吃”消費模式的很多安全隱患也暴露出來,比如部分食品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生產加工、食品流通等環節中投機取巧,并不十分注重食品質量,諸如是否有消毒、檢疫等都不得而知,加之由于外賣網站準入門檻低,與傳統的實體餐飲企業繁復手續相比,網上注冊外賣店幾乎零門檻,證照不全或者無證經營的餐廳比比皆是,線上的是一個樣,線下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這些無疑給食品衛生安全帶來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如此看來,網上餐廳的監管漏洞是顯而易見的。于是,有識之士不斷呼吁,網上餐廳亟須納入監管范疇。
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正是有的放矢,46條規定中,不僅明確了“線上線下一致”原則,即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并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超范圍經營,網絡銷售的餐飲食品應當與實體店銷售的餐飲食品質量安全保持一致,并且還進一步明確了平臺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義務、開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測等,甚至連送餐人員和送餐過程都有具體的要求。
無疑,這些新規將對保證食品安全大有裨益,對于涉及工商、工信等多個部門抓源頭治理,嚴把市場準入關,堵塞諸多監管漏洞又多出一把“利劍”。但是根據這些新規,切實加強對“互聯網+餐飲”的監督管理,依法嚴肅處理不法行為同樣重要,套句老話說就是重在落實,尤其是對那些無照經營、有意或無意忽視食品安全的昧良心商戶,必須要根據這些具備普遍約束性或者強制性的新規,堅決取締,嚴重的更要追究刑事責任,竭力將食品安全真正從源頭管起來。
責任編輯:朱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