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屯溪區城市花園小區,在安徽省332地質隊80歲退休職工秦九功家中,南京大學教授朱誠激動地握住秦九功的手,忍不住熱淚盈眶,隨后朱誠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向秦九功磕了三個頭,鄭重地答謝秦老半個多世紀之前的救命之恩(12月14日《黃山日報·黃山晨刊》)。
故事以一雙翻毛牛皮登山鞋為線索,最終確認秦九功就是花甲教授朱誠幾十年來苦苦尋找的救命恩人?;蛟S,對于秦九功而言,55年前自己救的那個落水男孩,長大后成了南京大學的一名教授,他會不會正是因為被人從死亡線上救回而更加珍惜今生,從而在事業上做出了比較出色的成就,故事沒交代,我不得而知。但是,朱誠這幾十年不忘感恩,真真切切讓咱們看到了人性當中的真善美。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在新聞故事里,不難看到、聽到的是,有關老人跌倒扶與不扶的糾結;被捐助學生畢業后再也沒有音訊;見義勇為志士奮力斗歹徒后被救者卻悄然離去……是什么讓這些人如此冷酷?他們不搭理救助者的背后,或許是不愿有所回報,或許是怕自己曾經的弱者身份被披露,其陰暗心理在朱誠面前難免相形見絀。
朱誠的尋恩、感恩,就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美德。他幾十年來尋恩、感恩,其實受惠的是自己。畢竟,他的內心收藏著那位穿著翻毛牛皮登山鞋的“再生父母”的無聲期望,并且這顆感恩的種子已經在他那里生根、發芽,并不斷地回報社會。難得的是,朱誠的感恩終于有了結果。愿我們每個人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用感恩來溫暖和回饋那些心懷大愛、真心付出、無私奉獻的人們,讓我們的社會充滿積極健康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實習生 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