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陳金英開始創業辦廠專做中老年款的羽絨服,工廠興旺時銷售額1000多萬,年利潤上百萬元。陳金英多次向社會捐贈善款和羽絨服,捐獻財物共計100多萬元。由于貨物大量滯銷,工廠去年停工停產,雖然賣了廠房和市區的兩套房子,陳金英還欠了外債100多萬,于是陳金英開始練攤賣存貨,“該還的債我會盡力還完,否則我心里不安。”陳金英說。(12月4日《錢江晚報》)
簡單一句“該還的債我會盡力還完,否則我心里不安”,讓諸多網友感慨萬分,“這是誠信最美的注腳”。現實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老賴”因為不守誠信而落人口舌,甚至惹上官司。文中的陳金英老奶奶已經80多歲,這個年紀本該在家頤養天年,可她卻為了還債而奔波。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人如果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陳金英深知這一點,所以她不顧高齡,仍堅持練攤賣存貨,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誠信。
誠信是立足之本,堅持誠信也為陳金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老太太練攤還債的故事在麗水市的各個志愿者群里傳播著,大家無不被老太太的精神所感動,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老人一把。隨著更多熱心人的加入,入冬以來,陳金英每天的銷售額高達2萬。“按照這個進度下去,年前我就能把存貨清倉,剛好100多萬元的欠債還掉,這樣我就踏實了。”陳金英老人的故事映射的正是誠信精神,只有人人都講誠信,才能共同建設誠信社會。
責任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