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間,微博上一個名為“父母學霸孩子學渣”的話題就登上了熱搜排行榜,火得那叫一個一塌糊涂。主題下無數昔日身為“學霸”的家長在吐槽,他們中有的是博士,有的是雙碩士,有的是海歸,有的更是畢業于世界級名校,他們想不通自己的孩子為何沒有繼承自己的“學霸基因”。看過熱鬧之余,我們也不禁要反思,孩子沒有像父母一樣成為“學霸”,這真的怪孩子嗎?(據《東方網》)
高學歷的父母紛紛吐槽“父母學霸孩子學渣”的現象的確值得人們反思,之所以這個話題能引起這么大的反響,一方面說明這些“學霸”父母的子女確實比較平庸,另一方面也說明父母學習優秀并不代表兒女學業也能優秀。
人們說,天才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得益于后天的努力加上先天的天賦。真正天賦異稟的“神童”是極少數的,大多的天才少年都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氛圍的培養和自身的努力。父母是學霸,不代表子女就會是精英。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的高學歷的父母忙于各自的職場工作,高節奏的生活常常使得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輔導孩子的功課,甚至于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引導孩子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于是乎,高薪請家教,或是交給任課老師,就成為多數高知家庭的共同特點。久而久之,這些家庭的子女未必會像他們的父母那樣出類拔萃,一旦自身缺乏進取心和自我約束力,就可能在學業上“走下游”。
先天的遺傳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努力和外部環境的熏陶,更為關鍵。父母之所以能夠成為“學霸”,是因為他們當年努力的結果,這不是天上掉餡餅。也許他們自己能成為各個行業和學術領域的尖子,但是他們未必就能成為一名優秀和杰出的父母。
反之,有的家庭父母并沒有高學歷,甚至從事的也是很普通的職業和工作,但他們的兒女學業很突出。他們的父母也許很平凡,但是他們將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了子女的教育和陪伴上,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些高學歷的“學霸”父母或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和陪伴子女上投入的時間和心力,不要只寄望于物質上的給予和付出。當然,尖子生畢竟是少數,也不可能人人都做“學霸”,子女有他們的人生和道路,父母也強求不得。
責任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