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是擺在全省上下面前的一道必答題。服務做得怎么樣?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才是“閱卷人”,要得高分、得滿分,決不能止步于提供了便利化的服務,而是要以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作為最高標準。
思想決定行動,態度決定作風、決定服務質量。做任何工作,有什么樣的態度,決定了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面對新一輪競爭,唯有將心比心,主動從服務對象的角度思考、查找和解決問題,工作才能有速度,才能暖人心、得民心、映初心,才能推動城市發展不斷攀升新高度。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為民辦實事貴在將心比心,要打心眼里為群眾著想,設身處地為群眾考慮,把愛民之情、惜民之心融入具體的為民服務當中,從群眾最關心、最企盼、最期待的民生實事、難事入手,多換位想一想,多主動問一問,多經常跑一跑,多說yes、少說no,真誠相對、敢于面對,杜絕“擊鼓傳花”、擺花架子,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真正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為企優環境重在將心比心,要把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家事”,把企業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把服務企業的工作做在企業最關鍵、最急迫、最要緊的地方和時候,讓企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要堅持“人人都是營商環境 事事關系營商環境”,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分內事”,易地而處逐個環節擊破營商環境中的堵點痛點,向市場釋放更大力度、更加實惠、更接地氣的“大招”,以點對點的服務、實打實的行動換來認同感、吸引力、獲得感,讓企業家在黃山放心投資、舒心生活、安心發展。
將心比心,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以心換心、以心貼心的感情,更是內心深處根植的一種立場、一份本色。全市上下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把企業和群眾當家人,把企業和群眾的事當家事,當好“服務員”,把“不可能”變成“一定能”、“辦不到”變成“辦得到”,讓各項工作有板有眼,讓企業和群眾有得有感,用負重前行換取群眾的歲月靜好,以披星戴月贏得黃山的燦爛明天。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