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座城市的發展狀態。領導干部的能力作風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課題,能力作風建設深不深入、實不實在,直接關系著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未來五年,是黃山崛起趕超的戰略機遇期、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也是“退無可退、背水一戰”的轉型關鍵期,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支風雨兼程、勇往直前的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從組織實施“四千工程”到“雙招雙引”市縣聯動小分隊出征,再到即將開展的干部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不到一年多時間,一系列大動作,一錘接著一錘、一棒接著一棒,釋放著黃山將能力作風建設進行到底的鮮明信號,昭示著黃山快馬揚鞭、加速崛起、加快趕超的堅定決心。從談“體悟實訓”怵怕觀望、你推我讓到你爭我搶、一位難求,從“心不在焉等過年、過完春節再安排”的慣性思維到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轉身就要落實”的勁頭整編出發……我們欣喜發現,越來越多領導干部在實踐大課堂里轉變了觀念、淬煉了韌勁、增長了才干、拓寬了眼界思路,成為助力黃山高質量發展的“行家里手”“優秀伙伴”。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滋生土壤尚未徹底鏟除,少數干部不作為、慢作為,“守攤子心理”“中游心態”和畏難情緒仍然存在,容不得喘口氣歇歇腳,必須馳而不息抓好作風建設,尤其是能力作風建設。
馳而不息抓作風,就是要砥礪擔當。廣大干部要樹牢“一日無為、三日難安”的責任意識,增強“一天不等、一刻不停、一招不讓”的緊迫感危機感,撲下身子、躬身入局,全力去拼、主動去干、大膽去闖,不說不能辦、不開“空頭支票”、只說怎么才能辦,該干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去干,該擔的責冒著風險也要去擔,持之以恒認認真真干、扎扎實實做、實實在在提效能,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和城市“發展指數”。
馳而不息抓作風,就是要強化考核。要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健全激勵機制,對勇挑重擔、實績突出的干部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做到讓吃苦者“吃香”,讓想干事的干部有舞臺,讓會干事的干部有干勁,倒逼干部把狀態提起來,把標桿立起來,把勁頭鼓起來,把本領強起來,把作風實起來;要旗幟鮮明向不擔當作為者“亮劍”,對消極懈怠、萎靡不振的干部,對不愿負責、不敢碰硬的干部,堅決予以調整,把“板子”打到身上,讓“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讓混日子的沒有市場。
馳而不息抓作風,就是要上下一心。高質量發展人人有責、人人都要盡責。領導干部既要善謀全局當好“指揮員”,更要撲下身子當好“戰斗員”,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發揮好“關鍵少數”作用;
市縣之間、部門之間、班子內部、干部之間要始終團結有愛,常態化“互通有無”,絕不推諉扯皮、互相拆臺,讓上下一心成為新的生產力。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唯有篤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決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才能打造與黃山自然生態相媲美的政治生態,才能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中奮發向上,努力創造出色、出彩、出眾的一流業績。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