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走進一個村落,就是翻動一頁歷史;隨處踩動一塊石頭,便會觸動數個朝代。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一座座匠心獨運、徽風皖韻的民宿五彩綻放。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逐夢鄉野田園,讓鄉村更有活力,也讓鄉村游更加火熱。
傳統村落煥新生——
特色文化讓游客遇見驚喜
為一間房,赴一個村,鄉村民宿不再只是旅途中的歇息之地,也成為游客踏上旅程的最初因由。相較于傳統酒店的標準化,民宿則更具風俗氣息,風格多樣,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而生。
在黟縣碧陽鎮石亭村,拾庭畫驛民宿隱藏于村中一座座白墻黛瓦、飛檐翹角的徽派建筑中。推門而入,明堂、廊道、花窗、欄桿、徽派園林,一步一景、步移景換,極具徽式格韻。
老宅的磚雕木刻、門口的匾額楹聯、村民的徽州方言,無不傳遞著時光的魅力。“徽派建筑風格獨特,結構謹嚴,雕鏤精湛。比如這個磚雕門罩,其中的瓶和鼎是平安鼎盛之意。鼎里圓形的石榴,是多子的象征。中間冒煙的香爐,表示香火繁盛。香爐兩側是插著彩鳥羽毛的花瓶,其左邊雕的是馬,右邊是鹿。馬寓意馬到成功。鹿者,祿也,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大象表示太平有象……”民宿管家艾航宇在向客人講解徽州建筑文化。
在客人入住期間,拾庭畫驛民宿組織繪魚燈、看徽劇、品香茗、打食桃、做香囊等傳統手工藝和民俗活動。自2018年正式營業以來,這座由閑置的百年徽派老宅改造而來的民宿成為住客了解徽文化的“窗口”。
房屋年久失修、墻體部分坍塌、庭院雜草叢生,和當地很多徽州古民居一樣,這座老宅也曾面臨保護與利用的困境。2012年,返鄉創業的黃智勇買下老宅,并聘請當地多名傳統工匠參與修繕。他堅持用老材料,修舊如舊,還原如初。同時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一改傳統建筑陰暗狹窄的缺陷,公共空間設計得溫雅、明亮而精致。
“今天的民宿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人們選擇住民宿,就是要體驗特有的風俗民情、當地文化。”在拾庭畫驛民宿主理人黃智勇看來,想要真正依托民宿產業盤活閑置資產,帶動鄉村振興,需要挖掘、活化、利用好當地資源,形成可持續的發展動能。
從三五百元的農家小院,到軟硬件設施高端的千元民宿,目前安徽基本建成多層次、多元化的鄉村民宿產品體系。或古韻、或禪意、或田園、或浪漫……游客每次來都能遇見驚喜。
在碧陽鎮關麓村,一幢幢造型別致的白色帳篷建筑依山就勢,起伏錯落,在林木和青山的點綴下,儼然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我覺得好東西一定是自然的。時尚帳篷造型、新徽式建筑和古村山水田園很好地融為一體,清麗自然。住在這里讓我能夠暫時脫離日常、屏蔽雜務,在喧囂的世界中獲得內心的安寧。”來自上海的游客劉女士說。
“我們投資20億元,以古村落保護利用和農文旅融合為抓手,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關麓村打造國際化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創新多元旅游業態,包括徽文化創新展示、山地探險拓展與親子游樂、沉浸式演繹與互動夜游、穿越式鄉村旅拍與風情小火車體驗、康養度假等。”景域(上海)集團總裁、黃山景徽關麓旅游開發運營公司董事長朱景榮說,帳篷客配套設施有大堂吧、全日制餐廳、特色中餐廳、多功能廳、日式湯泉和SPA館、戶外露營基地、風情旅拍基地、親子活動室、露天景觀泳池、云朵健身房等。
“皖美民宿”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汲取融合生產、生活、生態方面的文化元素,成為展示鄉土文化的載體,成為安徽區域旅游目的地建設和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鄉村變身“國際會客廳”——
以民宿為引擎延伸產業鏈
南溪南村位于黃山市屯溪區東郊、新安江南岸,是遠近聞名的豆腐村,有著千年歷史。早在南宋時期,當地就出現豆腐作坊。發展至今,豆腐制作仍是南溪南村的重要產業,全村現有豆腐作坊23家,從業人員200余人,年產值3000余萬元。
夜宿豆腐村,處處聞豆香。漫步南溪南村,干凈整潔的街巷、豆腐文化創意墻繪、鳥語花香的庭院、見縫插綠的“五小園”,隨處可見的“豆腐干將軍”“白豆腐美人”等創意卡通形象,以及村史館、豆腐市集等都令人耳目一新。豆腐主題的特色民宿不僅讓普通游客深刻觸摸感受打豆腐這項中華古老技藝,還能品嘗到頗具特色的豆腐宴。
此外,村莊引入的幸福豆茶鋪、種豆得豆小吃店、叁味蔬屋等新業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這個千年古村,不僅帶動50多名村民就地就業,還吸引越來越多的“新村民”從各地而來,扎根南溪南。南溪南村創新思路,以“村企共建”為抓手,先后成立豆制品小作坊黨委、“幸福篁南”強村公司,圍繞豆腐村文化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2022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54.2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萬元。
南溪南村何以能在短短三四個月內從一個普通村莊變身網紅村?“根據南溪南的實際情況,我們以煙火氣、家常感、國際范的定位部署了南溪南的開發,將其打造成微度假旅游目的地。背后遵循‘股份化共建、專業化運營、市場化溢價、有序化退出’的投資邏輯。”在時任屯溪區委副書記王蘇平看來,南溪南村的發展思路,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意義,“把南溪南村作為‘國際會客廳’建設的一部分,希望這里成為外賓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窗口。”
近年來,安徽對傳統村落嚴保護的同時,更積極謀發展,立足自身的歷史文化、綠色生態、田園風光等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地域特色鮮明、農文旅有機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加力盤活傳統村落資源。
精英人才回歸倒流——
“引鳳來棲”讓創客攜夢而來
鄉村振興既需要培育本土人才,也需要引進高素質專業化外來人才。在經營管理、旅游發展理念、如何利用資源稟賦、如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專業人員帶來的理念尤為重要。
卓文是黃山的洋女婿,也是南溪南村的青年洋創客。“90后”卓文生于美國,在四川求學時結識妻子。“我是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因為她的緣故我才到黃山來,來到黃山之后,也確確實實愛上了這里,包括有山有水的生活環境、秀麗的古村落、精深的徽文化等,我都特別喜歡。”卓文笑著說。
他的新店“卓文的小食堂”坐落在南溪南食尚街,特色菜品有意式披薩、臭鱖魚披薩、枇杷醬等。“我喜歡燒飯,也喜歡研究徽州美食,在抖音上做美食博主,積累了一定的粉絲。后來選擇在南溪南入駐我的美食小鋪,除了優越的自然環境、較為完善的政策支撐,也考慮到這里良好的發展前景,歡迎各位朋友來吃來玩。”卓文熱情地說。
隨著安徽不斷健全鄉村振興人才激勵保障機制,越來越多的“新農人”“鄉創客”紛紛來到鄉村、扎根鄉村,他們與本地的“土專家”“田秀才”一起,逐夢沃野,給農村帶來新的變化、新的活力,激活著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崔現芳楊丹丹·
(原載《農民日報》本文有刪節)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