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恰逢雨
卻展江南意
1月20日
走進煙雨中的芝篁村
只見徽派民居錯落有致
村頭巷尾整潔有序
農家小院幽雅靜謐
景觀小品美觀別致……
詩情畫意的田園夢
如今正在這里一一實現
“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敝ヌm自古便是美好品德的象征,因村民酷愛養植芝蘭,取名芝村,后因大量篁墩人遷居此地,改為芝篁。
“移民村”里文化鑄魂
新中國成立之初,因修建新安江水電站,庫區111戶329人先后移民至此,之后又有安慶、淳安等地群眾遷來,移民人口總數600余人,占全村人口三分之二,因此徽州區西溪南鎮芝篁村又被稱為“移民村”。
2008年,芝篁村并入西溪南村。近年來,當地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從“移居”變“宜居”,在鄉村振興之路上不斷前行。
鄉村振興,文化鑄魂。芝篁村通過復原移民老照片、制作移民照片墻、展示移民數據墻等,挖掘移民文化,傳承鄉土記憶,留住美麗鄉愁;通過對桑蠶巷微改造,依據水管的形狀繪制桑樹、蠶寶寶,讓人們從文化墻上感知上世紀90年代芝篁人依托蠶桑養殖勤勞致富的精氣神。
移民文化、蠶桑文化、徽文化相互交融,讓芝篁村更具魅力和品位。
禮讓奉獻蔚然成風
曾幾何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是芝篁村道路的真實寫照。
“現在村中道路拓寬了、硬化了,出門就有公交站,到巖寺、黃山北站都方便?!?1歲的村民王治身笑著說。
路在變,群眾的思想意識也在變。
在桑蠶巷有一面“禮讓墻”,那是吳林煌戶“退墻讓路”,主動將屋角由直改彎,讓路1平方米的和諧故事。
你讓我讓大家讓,讓出和諧新風尚,13戶村民登上了村中的“讓路榮譽榜”。
“鄉村舊貌換新顏,離不開村民們的支持?!闭劶昂兔类l村建設,西溪南村黨委副書記汪新峰感慨道。電影坦原是分給農戶作曬谷場用,村民們讓出來改建停車場;芝篁村微展室中陳列的老物件,由村民們主動捐獻,“微奉獻”在村莊發展中蔚然成風。
2023年,芝篁村在村民的支持下,以“五清一改”為基礎,以“五微”建設為標桿,拆除鐵皮棚及無功能建筑,完成雨污分流、弱電下地,新建便民停車場、公廁、休憩點,不斷提升宜居環境。如今,村民不再隨手亂扔垃圾、隨意占道亂擺放,鄉風文明進一步提升。
創新思維變廢為寶
“這里曾是低洼地帶撂荒地,我們通過微循環引導群眾復種,打造了20畝的‘百米菜園’,作物可食可賞?!蓖粜路逯钢M村主路旁,用舊磚圍成的“格子間”介紹說。
在創建省級和美鄉村過程中,村民創新思維、變廢為寶,利用廢棄老磚、瓦片等砌筑各式圍欄,用陶罐、竹匾打造實體小景觀,用麥冬草點綴路面縫隙,圍欄內嵌入二十四節氣元素,村莊環境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升級,吸引了周邊的市民紛紛前來打卡。
硬件設施的改善讓村民發現了商機。村民張國成原在外做項目,去年,他將自家的民房改造升級成“溪雅閣原宿”,十幾個房間,生意好的時候客滿,讓他嘗到了吃“旅游飯”的甜頭。
和美芝篁共“富”未來
芝篁村民風淳樸,村民有在大樹下說事的習慣,于是,村口大樹下,成了露天無圍墻、無遮擋的黨群議事角。芝篁村堅持黨建引領,成立9人議事組,在議事角聽群眾嘮嗑,了解村民的想法和建議。
離議事角不遠,新建的標準化籃球場十分亮眼。
“大人小孩又多了健身場所,身體健康,才更有幸福感?!?4歲的吳鳳江家正對著籃球場,他是村里的老支書,50多年前從歙縣深渡移民到芝篁,從“移居”到“宜居”,他既是見證者,也是親歷者。
“以前日子苦,現在大家種菜、種水稻、就近務工,生活越過越好,村莊越來越美?!彼霓r家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條,精心種植了不少盆景、花卉。
一戶庭院成就一處風景,以點帶面,該村培育了美麗庭院村級示范戶10戶,在全村推進160戶美麗庭院建設,美化了生活,扮靚了鄉村。最近傳來好消息:芝篁村已通過驗收,成功創建為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
和美芝篁如何共“富”未來?
西溪南鎮副鎮長田照輝表示,目前,芝篁新建的籃球場正與培訓機構洽談合作,今年還準備邀請與西溪南鎮結為友好村鎮的荷蘭羊角村來此參加村BA籃球賽;依托西溪南的區位優勢,整合百畝水面、豐樂河廊道、百畝水稻等各類資源,發展中草藥、油茶、小香薯種植和鄉村旅游,內提質、外引流,讓村莊變景區、田園變游園、勞動變活動、農家變商家,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新芝篁。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