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堅定不移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促發展,緊扣民生需求導向,找準企業發展痛點難點堵點,積極探索服務型市場監管模式,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創造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培植“雙招雙引”沃土。
突出“彈性”監管。該縣秉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綜合分析市場主體行為,從細節處為違法違規行為做分類處罰。嚴格自由裁量行為,落實《市場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清單》和從輕減輕處罰條款,綜合運用提示、告誡、約談等方式,引導市場主體主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杜絕出現“以罰代管”“一罰了之”現象。寫好行政處罰續章,落實違法企業復診督查,全力協助信用修復。加大“行刑銜接”力度,充分發揮聯席會議作用,努力做到寬嚴并濟、法理相融。全力聚焦新興產業,健全包容審慎監管機制,探索實施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為市場主體發展留足空間。
打造“非接觸式”監管。該縣牢固樹立智慧監管思路,實現市場監管“無事不擾”“無處不在”。借鑒上海、浙江“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轉型的經驗,不斷完善并拓展食品安全云監管平臺功能,大力推進“智慧化+信用化+網格化”三位一體新型監管機制試點工作,進一步優化智慧監管可視化平臺,建立更多平臺數據共享路徑,強化與“黟監管”APP的多樣互動。構筑上下呼應、左右聯動、覆蓋黟縣的嚴密“云監管”網絡,實現“非接觸式”監管。
強化“定制化”監管。從日常監管、投訴舉報等工作中,發現企業發展薄弱環節。該縣結合“四送一服”工程和“新春訪萬企 助力解難題”活動,推出助企發展“工具包”,多措并舉助企紓困。依托市場監管專業化職能,實施企業量身定制幫扶措施,提供商標、知識產權、廣告、標準等“打包”服務,實現政策、技術、信息“集成化”精準推送。融合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圍繞“旅游+”,突出黟縣特色,從田間地頭發掘新產業、扶持新業態,做強“黟品五黑”區域公用品牌。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