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守護親人一樣守護“國寶”迎客松
黃山之巔,奇松之首迎客松破石而生,凌風傲雪,敞開懷抱、長伸臂膀,向世界發出詩意的邀請。
作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每日看松守松是胡曉春最幸福的事之一。
早上6點半左右起床巡檢,每隔2小時巡護巡查迎客松一次,仔細測量枝葉長度、枝干傾斜度,察看樹皮健康程度、土壤干濕情況及支撐桿的支撐情況,雷雨天氣則更加精細。除了日常維護,還要防止猴子、松鼠等動物啃咬樹皮。每檢查一次,都要將數據記錄在案……每天的工作幾乎是重復且枯燥的,但在胡曉春眼里,一絲一毫都大意不得。“這可是‘國寶’,一點都不能懈怠。”他語氣堅定。
自工作以來,胡曉春每天利用課余時間閱讀1-2小時專業知識書籍,特別注重林學、病蟲害學等相關知識閱讀和積累;每天撰寫迎客松日記一篇,每篇日記字數不少于300字,目前已寫下70多本、超過100萬字的《迎客松日記》……12年3800多個日夜的堅守,迎客松的一枝一葉早已刻在胡曉春的腦海里。他掌握了迎客松日常守護管理體系相關知識,成了景區古樹名木保護“土專家”。
??
在黃山風景區遭受2008年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災害、2012年超強臺風“海葵”、2018年初低溫冰凍雨雪災害天氣等多次極端惡劣天氣侵害時,胡曉春憑借精湛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有效守護了迎客松安全。
長期堅守在黃山之巔,胡曉春很多時候顧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妻兒。2021年,胡曉春的父親身患肺癌,妻子又一次挑起大梁,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重擔,讓胡曉春全身心投入迎客松保護工作。
“這些年來,大家都說我是守松人,但其實我也在被迎客松守護著。”在胡曉春心里,迎客松不僅僅是一棵古樹,他更像一位親切的長者,無聲地守護著一方水土以及生活在這里的每個人。每當看著他,都能感受到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和熱情的包容力。
“我將以總書記的回信為新起點,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立足崗位不負使命,守護好迎客松,讓迎客松延年益壽,廣迎四海賓朋。”胡曉春目光堅定地說。
???
41年19任守松人接力守護迎客松
迎客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也是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征。從1981年起,黃山風景區就根據迎客松的生長狀況,制定了科學而完善的監測和保護體系,并安排專人對它實施“特級護理”,為迎客松設置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崗位:守松人。
多年來,一任接一任的守松人,用自己的日夜堅守、默默付出以及傳幫帶精神,保障著千年迎客松老當益壯、英姿勃發。
第一任專職守護人是洪維凱。“那時條件簡陋,夜里睡的是木板房,透風漏雨。但一年多的迎客松‘警衛員’,卻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多年后,看到久違的老朋友,洪維凱很激動,擁抱并親吻了迎客松,感慨萬千又興奮不已。
第八任守護人方達仁離開黃山風景區后,長期定居歙縣鄉間。“我年輕時,在黃山西海、北海、天都峰等地都工作過,守護著黃山松,守護滿目綠色。”方達仁回憶道,當時工作條件艱苦,睡覺的地方只有4平方米,且透風,到冬天特別的冷,現在的守松人工作條件相對好多了,保護方法也更科學了。
“青春誠可貴,迎客松世稀;一時偶相守,終生心系戀。”“愿迎客松健康成長!”“守護迎客松是我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我愛故鄉黃山,更愛迎客松,因為我是迎客松守護人,以后走到天涯海角,迎客松都在我心中。”……多年后的一次相聚,14位守松人各自寫下心聲,把他們熱愛黃山、熱愛迎客松的感情化作一句句真誠樸實的話語,留給黃山。
???
構建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四護”管理機制
目前,黃山風景區建立了一整套古樹名木保護制度體系,構建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的“四護”管理機制。
嚴格保護。定期組織開展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及認定,對古樹名木及具有突出價值的樹木實行應保盡保、嚴格保護。規范管護。建立重點古樹名木專人守護、定期監測、建檔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定了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范”和“復壯技術規范”兩個安徽省地方標準。對全山古樹名木逐一建檔、一樹一冊,實行責任制、規范化管護。每年安排專項管護資金,保障經費投入。科學養護。建立景區古樹名木“專家咨詢”制度,每年對重點古樹名木開展體檢和會診;同時,強化科研創新,自主研發的迎客松新型彈性支撐桿及支撐頭獲得三項國家專利,既加大了支撐強度,又提升了支撐的科學性、安全性和穩定性。應急監護,建立了“一樹一對策、一樹一批人”、惡劣天氣專報等應急抗災防護制度,構建迎客松監測預警和應急防護體系,確保極端惡劣天氣下得到有效保護。
迎客松,是黃山歷史變遷的見證,也是黃山開拓創新的見證。從建立“守松人制度”守護千年迎客松,到“四護”管理機制構建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體系,只此青綠山水間,處處涌動著創意創新、開拓進取的澎湃生機。
??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