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黃山風景區工作人員李培生、胡曉春回信,對他們的敬業奉獻精神給予充分肯定,對他們繼續發揮“中國好人”榜樣作用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回信,是黃山風景區和兩位同志的無上光榮,也是對全市人民的巨大鼓舞。
日前,記者走進黃山風景區,了解記錄李培生、胡曉春及他們所在工種隊伍的工作日常,感受他們“在平凡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用心用情守護美麗的黃山。
我愿“飛檐走壁” 換黃山潔凈如洗
嫻熟地將拇指粗的登山繩一頭系在游道旁的放繩樁點上并打好布林結,將另一頭牢牢系在腰間,扣上保險扣,李培生跨過護欄,手拉繩索,輕盈地沿著崖壁向下滑去,清理干凈垃圾之后再慢慢腳蹬手拉地從山崖下上來……
這是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園林開發分公司放繩工李培生的工作日常。
自1999年轉崗至今,李培生已在黃山風景區從事環衛放繩工作23年,始終穿梭于懸崖峭壁間撿拾垃圾,平均每天放繩上下4到5次,20余年間放繩高度累計約等于攀爬了200多座珠穆朗瑪峰。
李培生所負責的玉屏景區是游客主要游覽區,環衛保潔工作尤為重要。景區內如玉屏峰、天都峰、蓮花峰等景點都非常陡峭,崖壁幾乎是垂直的。“每次放繩,都是對體力和心理素質的雙重考驗。”李培生說,外圍放繩的作業環境不是懸崖峭壁,就是荊棘叢林,有時一腳踩空了,就得被懸在半空中晃蕩好半天。碰上大風,還會刮來一些小砂石,擦破皮已是司空見慣。陰雨天氣時,因崖壁附著苔蘚,腳踩在上面時常會打滑,沒有受力點,崖上作業難度和危險系數有所增大,只能利用身體慣性小心翼翼探索理想位置,再以手為爪牢牢抓住巖體凸起部分,不斷變換身姿維持平衡。李培生膽大心細,認真完成每一次外圍放繩作業,始終保持零事故。
長期駐守在山,越是節假日,工作任務越繁重,老家無為的李培生和家人聚少離多已成常態。面對父母的擔心與不解,李培生說,攀巖走壁換來黃山潔凈如洗,很有成就感。“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們就要勇往直前,因為我們的心中都有一樣的擔當、一樣的信念,黃山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們要把家建設好,維護好,發展好!”李培生說,“今后工作中,我將時刻牢記總書記回信囑托,扎根黃山,服務黃山,和大家一起把黃山建設得更加美好,以實際行動回報黨和人民的關懷。”
??
18位懸崖“美容師”守護景區綠水青山
放繩工,是黃山風景區環衛隊伍中的一個特殊工種。在這里,像李培生這樣的放繩工共有18名,他們肩挎繩索,穿行在陡峭懸崖間,只為換來景區的干凈整潔。守護好景區的綠水青山就是他們最大的心愿,也是堅守的初衷。
謝天星是李培生放繩生涯的“入門師傅”,也是他的首位放繩搭檔。1998年,謝天星開始在景區內從事外圍放繩工作,是放繩工隊伍的元老級員工。謝天星介紹,放繩工的身高普遍不高,也不能太胖,行動還要很靈活,這樣才能支撐放繩作業時高強度的攀爬和撿拾。
后因業務發展需要,謝天星與李培生分屬兩所,各自帶新人開展外圍放繩作業,不斷挖掘新的外圍放繩人才,相繼帶出了謝樂逵、張華民等放繩工。
“以山為家,與路為友”“寧臟一人,不污一處”是放繩工陳國偉恪守的原則。“放繩工不但要有膽量,還要有腳力和臂力,身體的協調性也要好。”陳國偉說,自己第一次放繩是1999年,當時裝備條件不如現在,放一次繩下來手都磨紅了。現在有了專業的登山繩,而且隨著游客素質的提高,工作量也減輕了不少。
很多中外游客看到放繩工的危險工作,對他們的敬業精神心生敬意,稱贊他們是懸崖上的“美容師”,是黃山一道獨特的“風景”。
??
下足“繡花般精細”功夫打造“最干凈景區”
今年以來,黃山風景區全面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決策部署,錨定“席地而坐”標準,以黃山市全域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和景區全國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為抓手,全面實施打造“最干凈景區”三年行動,加強景區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凈化景區環境、提升景區品質、建設最美風景線。
生活垃圾滯留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無亂堆、亂放等視覺污染現象,泥沙、枯枝落葉、積水在風雨停后滯留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游道兩側山坡、崖壁、崖谷、構筑物等視覺范圍內廢棄物,在具備作業安全的條件下,滯留時間不宜超過6小時……《山岳型旅游景區清潔服務規范》國家標準對游道和游客集散中心地面清潔提出明確要求。多年來,黃山風景區始終高標準、嚴要求執行各項環境衛生制度標準,在打造“最干凈景區”方面有一定基礎。
??
目前,黃山風景區有一支近200人的環衛隊伍,實行專業化清掃保潔。景區實行“垃圾下山”,每年運送約4500噸各類垃圾下山并按規定妥善處理,確保景區環境整潔。
作為全國景區標桿、中國名片,黃山風景區將認真對照“席地而坐”標準,下足“繡花般精細”功夫,通過“微改造、精提升”,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景區品質品位,實現打造“最干凈景區”目標,讓黃山成為近悅遠來、流連忘返的詩和遠方。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