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國有多少家做臭鱖魚的店嗎?答案是超過1萬家……”10月18日,一則來自上海的探店視頻引起關注。視頻中,徽商故里滬浙區域總經理曹軍笑言,徽菜臭鱖魚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招牌菜”,年銷尾數可以繞地球一圈。
作為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一盤臭鱖魚征服了萬千食客味蕾。
以熱油滑鍋,五花肉丁下鍋煸香出油,下生姜大蒜煸香,再將提前腌制好的鱖魚下鍋,烹入醬油、料酒、高湯等,最后大火收汁……臨近中午,屯溪區鐘大廚蓬萊路店里煙火氣十足,店主鐘少華正在灶臺旁忙著制作招牌菜紅燒臭鱖魚。片刻工夫后,一道“色如白雪、形如蒜瓣、肉質滑嫩”的臭鱖魚便上桌了。
伴隨著徽菜臭鱖魚走俏市場,近年來鱖魚養殖成了皖南地區崛起的新興產業。
俯瞰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槐塘自然村,緊挨呈歙旅游公路的,是一排排直徑22米的陸基桶,像一個個相互連綴著的“大圓鏡”,倒映著皖南山鄉的云影天光。“可別小瞧了這些桶,每桶能飼養鱖魚5000公斤呢!”黃山徽涵康養休閑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秋星投資2000多萬元為鱖魚“搬家”,全部“上岸入桶”。“與傳統池塘養殖相比,陸基設施生態養殖具有占地少、水資源利用率高、養殖水質可控等優勢。”一個個烏黑色的養殖桶均配備了推水器、輸氧機以及補水、排水設施,雖然前期投入大,但在他看來,都是值得的。
產業為基,市場為本,以臭鱖魚等為代表的徽菜產業鏈已漸成氣候。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臭鱖魚加工近5.5萬噸,產值超50億元,占全市預制菜總產值70%以上,帶動3萬余人就業,成為我市繼茶產業之后的第二大農業特色產業。我市先后榮獲“中國臭鱖魚之鄉”“臭鱖魚美食地標城市”等稱號。
美食歷來是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從淄博燒烤到天水麻辣燙,如今,美食體驗逐步成為旅游的主要動機之一,“為一款美食奔赴一座城”,游客消費方式的轉變帶來的是美食撬動文旅產業發展的新變化,帶來的是美食與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契機。
“臭鱖魚、一品鍋、刀板香……”一桌徽菜色香味俱全,伴隨著桌上的“云海涌動”,為食客營造宛如身臨黃山之巔的意境體驗。當“云霧流散”,菜品逐漸浮現真容,讓美食“饕客”忍不住先拍照、再品嘗。
當美食與旅游碰撞出燦爛的火花,黃山找到了徽菜發展的“密碼”。結合徽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秀麗的山川景色,形成“美食+美景”疊加效應,徽菜,以豐富的品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更多游客品嘗“有故事的徽州味道”。近年來,我市充分挖掘徽菜的文化底蘊和創意內涵,推出鄉村生活美食設計公開賽,舉辦“徽州味、賽村碗”等活動,打造“美食+旅游”消費品牌,全力推動徽菜產業與黃山文旅融合發展。
徽菜產業是與大黃山“六大高端服務業”強關聯的重要產業內容,近年來,我市把徽菜產業作為擴內需促消費、穩就業促增收的特色產業來抓,出臺促進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成立徽州臭鱖魚產業協會,發布徽州臭鱖魚省級地方標準,舉辦一年一屆的徽菜美食嘉年華暨徽菜產業發展大會,推出徽菜創新大賽、徽菜食材展銷會、美食(小吃)市集、新徽菜名徽廚進社區、徽菜國際餐桌巡回計劃等活動。下一步,我市將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推進徽州名吃走向世界,世界名吃走進黃山,培育屬于黃山自己的米其林、黑珍珠餐廳;加快建設以徽菜好物為代表的“世界美食之都”,抓好徽菜美食嘉年華、徽州臭鱖魚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等重點工作,加強和規范餐飲行業管理,持續推進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鄭宏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