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好時節,大干正當時。在祁門縣,全省首個VEP(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收益權質押貸款項目——祁門祁紅茶產業鏈開發(一期)項目正快步實施,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推動祁紅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市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改革的“新安江模式”已擴展至全國24個流域(河段)、23個省(區、市);利用“村落徽州”、EOD、VEP三把綠色金融“金鑰匙”,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讓綠水青山成為百姓的幸福“靠山”。
剛剛結束的市委七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一批辨識度高、群眾認可、可復制推廣的改革攻堅成果,“探索六個新路徑”“實現六個領跑”。全會吹響了深化改革的號角,市新保中心副主任陳歆表示,將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迅速抓好貫徹落實,以零基預算為要點,多措并舉助推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進一步全面深化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改革,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新路徑,在打造全面綠色轉型區上實現領跑。
我市將堅持“破基數、保重點、促統籌”的原則,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根據皖浙辦公廳《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聯合辦公室工作機制(暫行)》和《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發展專項資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黃山市合作區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創新合作區專項資金管理方式,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全面清理重塑各項支出政策,清除零散低效項目,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結合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重點工作,優化專項資金適用范圍,重點用于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產業合作、公共服務等領域,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撬動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探索統籌各類資金,撬動社會資源、匯聚各方合力,提供資金“活水”,孵化、培育、壯大市內環保產業、環保企業的新路徑,同時,鏈接下游杭州市引導基金體系,引入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下游杭州市國有基金管理人管理,定向支持下游企業赴上游投資產業項目;通過建立清理、整合、優化分配、統籌管理等工作閉環,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提升合作區資金引導放大功能和使用效益,助力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新安江流域水質保持為優,牢固守護了上游的綠水青山,更為下游千島湖乃至長三角提供了生態屏障。下步,我市將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兩山”理念重要實踐地。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