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和市委七屆七次全會召開后,黃山區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省市委全會精神熱潮。全區上下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要求,錨定省委實現“六個新提升”、做到“六個當先鋒”和市委“探索六個新路徑”“實現六個領跑”的改革目標體系,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爭取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一批辨識度高、群眾認可、可復制推廣的改革攻堅成果,在文旅融合、產城一體、和美鄉村建設、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民生改善、黨的建設六個方面,實現“六個新突破”,做到“六個走在前”。
改革是安徽最為寶貴的基因,與小崗村民“大包干”相同,黃山區湯口鎮山岔村上張村民組村民開創了中國農民辦旅游的先河。從成立翡翠谷旅游公司看山玩水,到發展農家樂吃住游一體,再到升級民宿、文旅融合、產業升級、花式寵客,迎來旅游的不斷豐富提升。
黃山區將充分發揮環黃山地理優勢和敢闖敢拼的精氣神,搶抓池黃高鐵黃山西站開通運營這一重大歷史契機和大黃山建設這個最大機遇、最大動能、最大紅利,充分發揮“一核兩環”獨有優勢,一體貫通推進“三大組團”“六大片區”建設,建設提升一批高品位文旅項目,探索發展低空經濟、低山旅游等新業態,推動形成精品宿集,培育高能級景區度假區,加快打造環黃山核心高地、環太平湖運動休閑度假基地,扎實推進國家級東黃山旅游度假區、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全力提升全區休閑度假康養產業現代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黃山區將著力完善新型工業化推進機制,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和大模型在工業領域應用。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培育和輻射帶動作用,推進綠色食品、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集聚集群。同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展“茶竹魚草”等特色產業內涵,深入實施以茶為重點的全產業鏈建設,加快形成“萬畝億元”規模農業發展新格局。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黃山區將抓緊抓實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態破壞問題整改,完成太平湖生態修復保護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加快推進太平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全國500強企業農夫山泉黃山生產基地正式投產,“生態好水”真正成為“經濟活水”。
值班編輯:王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