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從文化關乎國本、國運的戰略高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文化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內涵豐富、科學系統的習近平文化思想。“兩個結合”的提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大理論創新,極大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成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必要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必然選擇。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存在共同的、普遍的發展規律。只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正確方向,就必然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樣需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中孕育形成的,并在近現代傳承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是中華文明的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的根本途徑,即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中有一個根本性的工作,就是正確處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關系,實現二者的結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可能性
首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性和普遍性決定了它能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是在繼承和改造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并服務于全人類解放的使命和目標,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能夠在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并得到認同。
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包容性決定了它能夠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這種包容性體現為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崇尚理性和智慧的道德倫理型文化,體現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和海納百川的氣度,能夠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
最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契合性,決定了二者能夠相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民本思想、和諧思想、國家治理思想以及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等,都與馬克思主義有某種程度上的共同性和兼容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內容都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獨有特色,能夠為馬克思主義所吸收并起滋養作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實踐路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不是抽象的理論教義,也不是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一種必須在實踐中真正貫徹落實的具體要求,不能只做“空洞的宣傳者”和“抽象的解釋者”,而是要做“實際的應用者”。
(一)運用唯物辯證法對中華傳統文化優劣進行甄別。作為歷史產物,中華傳統文化有精華和糟粕之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唯物辯證法,要認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唯物辯證法,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并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二)以問題為導向,增強“第二個相結合”的針對性。面對實踐中不斷涌現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往往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并自覺地運用古語古訓來思考和因應現實問題,帶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和針對性,可謂恰到好處,為推動“第二個結合”作出了示范。
徽文化中也有很多有現實教育意義的思想,比如“勤政廉潔”的廉政思想,徽州府衙的“公生明”碑、“清慎勤”匾激勵著歷代官員兩袖清風、從政為民;曾任開封知府的黟縣人胡文照在祖居門額上題刻“作退一步想”,告誡族人及后代謙和禮讓、敦親睦鄰;徽商的“誠信、進取、奉獻、勤儉”精神,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仍有觀照意義等等。在不斷推進“第二個結合”的進程中,我們要注重把握徽文化傳承悠久、底蘊深厚的獨特優勢,從中大力挖掘優秀內涵。同時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和實踐要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