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打造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市,即日起,本版推出專欄,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闡釋,展現全市上下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實踐的新氣象、新作為、新成效,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營造良好思想文化環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罩輧炐銈鹘y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本之一。激發其創新創造活力,要與時俱進,對至今仍有啟發和借鑒作用的價值理念、精神內涵、表現形式等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進行歸納梳理、拓展提升,進而發揚光大,進一步推動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增強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罩菸幕枪呕罩莸貐^誕生并發展的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崛起于兩宋,鼎盛于明清,在建筑、醫學、教育、科技、商業、哲學(理學)、藝術等方面創造了卓越的成就,并影響至今。文化自信是對徽州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保護傳承。行進在徽州這片如詩如畫的大地上,5項人類非遺、310處中國傳統村落、800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百萬件徽州文書文獻、近200位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安徽首位,彰顯出徽文化的深厚底蘊,也給予了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力量。我們要圍繞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市部署要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以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為抓手,實施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徽州文脈傳承工程,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全方位保護歷史遺存,傳承好徽州非遺技藝,守住文化根脈。同時,要提高徽文化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全力“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堅持守正創新
“守正”守的是方向、原則、立場,確保文化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走在歷史正道上;“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黃山市深挖徽文化優秀因子打造了“作退一步想”德治品牌和“從取舍起”等廉政品牌,既從徽州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又以時代精神激活文化的生命力?;罩荨笆畱糁?,不廢誦讀”崇文重教的教育理念、徽商“誠信重義”的價值觀等也得到了發掘利用、創新闡釋,讓徽文化綻放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彩。同時,科技為文化賦能,對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處理,使其在虛擬空間得以保存、傳播、利用,進一步增強了徽文化的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堅持守正創新,關鍵在于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從內容建設上要堅持做好“兩個結合”,以新視角重新詮釋徽州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與精髓,實現由古貫今的一脈相承;從表現形式上可通過開展各類主題活動,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精準挖掘其適應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價值理念和人文精神,賦予其時代意義。
推進活化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被罩菸幕皇沁z留的古董,而是有生命的文化,應當鮮活地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進程中。聚焦活化利用,挖掘文化價值,黃山市一直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人們在旅行途中、生活中處處感悟到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比如黃山市在全省首創打造十大文物主題游徑,將全市古村落串珠成鏈;依托古村落、古民居打造徽州美宿,挖掘徽派古建、徽州鄉村的歷史、文化、經濟、美學等價值,有效盤活資源;通過非遺剪紙時裝秀、非遺技藝展示、徽劇戲曲表演、“徽州味賽村碗”等形式,讓人們在沉浸式體驗中領略徽文化的魅力。推進活化利用,需要探索文旅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讓徽州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共生、與黃山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
促進交流互鑒
繁榮發展文化,需要牢牢把握文化的內在特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發展、在開放中創新、在引領中前行。近年來,黃山市探索創新文化表達方式、交流方式、傳播方式,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不斷放大黃山的聲量。通過“走出去”,到瑞士、意大利、英國等地交流遺產保護、推介文旅資源,到敦煌、晉中、景德鎮、武漢等地開展文旅互動、加強交流互鑒;堅持“引進來”,舉辦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RCEP(黃山)論壇、安徽省與德國下薩克森州結好40周年黃山行等國際活動,開辦徽學大講堂、黃山大講堂等,傳播徽文化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增強了人們的文化共鳴和價值認同。促進交流互鑒,要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主動營造開放互動的文化交流機制,進一步提升徽文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更好推動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值班編輯:程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