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梅雨期,我市各地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相對多發,生產生活環境和飲用水源容易受到污染,可能導致腸道傳染病、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等傳播與流行,危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如何做好汛期衛生防疫工作?6月21日,記者就此展開采訪。
市疾控中心有關專家表示,夏季病媒生物和細菌、病毒活動活躍,加之洪水淹沒之處水源、環境、糧食等受到污染,衛生安全隱患增加,為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條件。當前要重點防范霍亂、細菌性痢疾、甲肝、戊肝、傷寒與副傷寒、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常見腸道傳染??;瘧疾、乙腦、登革熱、鉤體病、流行性出血熱、血吸蟲病等蟲媒傳染病,以及浸漬性皮炎、感冒等,也要引起重視。
目前,省疾控中心專家組已來我市現場指導指揮開展衛生防疫,共同開展專題風險評估、制作衛生防疫核心信息。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向各區縣發放緊急防疫物資,并組織應急小分隊前往歙縣紹濂鄉開展衛生防疫,廣大黨員主動請纓、踴躍報名,奔赴傳染病監測與防控、環境消毒和消殺、健康教育一線。
專家提醒,災區群眾要注意飲用水衛生,不喝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開,不吃腐敗變質、霉變和受污染的食物,不吃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室內外環境要徹底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遷;加強滅蚊、滅蠅和滅鼠工作,減少病媒生物孳生。洪澇災害臨時安置點還要加強通風和定期消毒,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如果感覺身體不適,特別是發熱、腹瀉病人,要盡快尋求醫生幫助。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