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區楊村鄉楊村村地處山區,河流穿村而過,河道彎曲、河灘較多,河水流速慢,部分村民房屋依山而建,梅雨季節常河水暴漲、泥石流頻發,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6月19日,持續一日的小雨突然露出猙獰面目傾盆而至,當時正在城區對接項目工作的鄉黨委副書記鮑杰第一時間意識到可能存在的風險,一大早驅車趕往村部,第一件事就是帶領村干部逐戶排查存在風險隱患的村民,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幫助群眾盡快轉移至安置點,在他和村“兩委”干部的努力下,全村25戶47名村民應轉盡轉,不漏一人。
20日下午,在帶隊幫助受災村民搬運茶葉時,他不慎把腳崴傷,紅腫嚴重、疼痛難忍,同行的村干部讓他趕緊休息治療,但他搖搖頭說,“我再觀察看看,如能堅持住我決不休息,做為一名鄉干部,在大災大難面前這點傷算什么,等會我弄點冰敷一下,還能堅持住”,冰敷后疼痛稍有緩解,鮑杰又一瘸一拐地繼續投入工作。
“2013年我也參與了防汛抗洪工作,有經驗,這種時候肯定要在一線,崴傷了腳根本不算啥,我還能做很多能做的事情?!边@邊群眾剛踏進安置點,鮑杰又馬不停蹄帶著村“兩委”干部們頂著暴雨侵襲,馬不停蹄地沿河巡查,對全村所有河道進行清障清淤,不漏一處。
從19日到20日,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即使雙眼熬得通紅,他仍舊拖著紅腫的腳堅持在防汛前線,為人民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