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句向云端,我就來了齊云山”“欲至神秀山,先過休寧縣”……今年以來,齊云山的旅游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休寧縣齊云山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共接待游客14.1萬人次;今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02.3萬人次。
面對競爭激烈的文旅市場,齊云山何以“逆襲突圍”“換道超車”?讓我們一同探尋齊云山的“出圈”秘籍。
“山水村夜”多元綻放
齊云山鎮正加快構建“山水村夜”文旅產業新坐標系,以源源不斷的創新創意為小鎮旅游發展注入新活力。可以說,齊云山白天“出彩”,晚上更“出圈”。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暮色籠罩了整個齊云山,卻罩不住游客們想要撒歡的心。藏匿著城市另一番天地的門被徹底打開,天南地北的游客融進了被燈光照亮的夜色中,這里燃起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美食。許多前往齊云山旅游的游客,不僅為了一睹這座被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名山”的壯麗風光,且也是沖著美食來的。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撲鼻而來的香氣仿佛是打開“夜游齊云”火爆人氣的“閥門”。
煎得焦黃的毛豆腐撒上蔥花,蘸著秘制佐料,輕咬一口,一個“香”字從舌尖流淌到心尖;個頭小、色澤明亮的黃山燒餅發出“滋滋”的邀約,回頭率極高;經典菜肴——臭鱖魚,香中帶“臭”的獨特風味,讓人越吃越“上頭”……色、香、味點亮著齊云小鎮的各個角落,游客們也在此刻體會到了人間“煙火氣”的溫暖與魅力。
第二把火是美宿。除了美食,齊云山的美宿也是游客的熱門選擇。古往今來,人們對山居都有著無限向往,在齊云山自由家樹屋,山居生活變得不再遙遠。在500畝森林里,隱藏著62棟、21種主題的樹屋,一座座隱匿于松林間的樹屋,幽靜而神秘,構筑成一個不曾被喧囂叨擾的童話世界,顛覆性的林間活動生態、新銳的建筑景觀,不斷滿足著游客追求的個性化度假體驗。
第三把火是“夜”態。齊云山鎮的夜晚,從來不只是美味。這里有幾十艘竹筏組成的百米“金色巨龍”,同齊云山的山水組成一幅震撼的金龍巡游畫卷;有著恍若萬千星光從天空灑落的千年絕技——非遺打鐵花;有著穿街走巷“遨游”的魚燈巡游……加上橫江煙花秀、白岳落花秀等夜游活動的點染,這些“夜”態無不成為點亮齊云山“夜經濟”版圖的一顆顆閃亮的星。
白天游山玩水,晚上逍遙夜游??梢哉f,齊云山的“出彩”“出圈”,絕不限于節假日的燦爛一瞬,而是景區在清晰的發展路徑和一以貫之的創意創新下散發出的恒久魅力。
解鎖文旅消費新體驗
齊云山的“出圈”,是偶然嗎?絕不是。這場流量爆發,蓄勢已久。
找準賽道、乘勢而上,景區就能煥新特色,擁有持久的生命力。體驗則是開啟齊云山“出圈”的“金鑰匙”。從舌尖上的美食到眼眸里的美景,從山水的律動到文化的感染,齊云山不只有“仙氣”,還有“煙火氣”。新體驗、新玩法、新潮品,齊云山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打開。
在齊云山腳下,有千畝油菜花基地,南坑核心區的280畝油菜田里每年都會打造不同的油菜花海圖案,成為齊云山的網紅旅游打卡點。為了在花海里脫穎而出,齊云山鎮推出“賞花+攝影”等融合業態,拓展消費場景。齊云山鎮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中國黃山油菜花攝影旅游季活動,以花為媒“引流圈粉”,用“花經濟”推動鄉村振興,打出了齊云山花事品牌優勢,為齊云山吸引了眾多游客關注。
除了花事經濟、攝影產業等特色產業外,齊云山鎮還大力發展“文經濟”。在橫江岸邊,“坐忘花園”成為新的文化地標,常態化開放的“創意集市”、推出的“月圓奇妙夜”等系列活動,吸引大批游客駐足;打造集非遺、文創、研學、民宿等多業態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特色街區,儲氏鐵畫藝術館、雕刻記憶、徽州書房、剪紙體驗館……68家特色店鋪紛紛匯聚于此,一館一場景,一技一意境,一脈一傳承,小鎮旁的非遺體驗館讓游客在夜游過程中,體驗非遺匠造技藝,感受非遺之美。此外,齊云山鎮還引進了英澤藝術中心、絲盟美術館等文化高地,通過舉辦畫展等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年輕不被定義,好玩不止一面。今年“五一”期間,齊云山度假區也在不斷“適配”年輕人的生活品位和消費習慣,推出各種新玩法。游客在欣賞丹霞地貌、品讀摩崖石刻的同時,還能參與逍遙祈福游,與景區的NPC互動,感受傳統祈福文化的魅力。同時,“逍遙徽州集”的推出,更是將游客帶入到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古裝劇場景中,讓他們沉浸式體驗徽州文化。
鎮景村共建繪就發展新畫卷
在塑造“山水村夜”文旅產業新坐標系、創新文旅消費新玩法的同時,齊云山成功“出圈”的背后似乎還隱藏著更為深層的因素。祥源齊云山投資集團負責人坦言,盡管過去也曾舉辦過各類活動,但不曾取得這種效果。
如此,“出圈”的緣由還有哪些?推動鎮景村一體化發展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
用建設景區的標準建設鄉村,用經營景區的理念經營鄉村,用服務游客的方式服務村民,用創造企業收入的視角創造鄉村收益。近年來,齊云山鎮堅持以文化資源為載體,以自然資源為支撐,以產業發展為驅動,以和美鄉村建設為契機,堅持鎮景村統一規劃管理、產業互融共補、設施共享共建,以齊云山文旅IP為核心協同發展,小街變小鎮、鎮區變景區,實現了從單一景區到旅游目的地的蛻變,“來齊云山做逍遙客”成為旅游者的新寵,也讓越來越多的過客變成了??汀?/p>
原來的齊云山景區變身成為齊云山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不僅實現了景區的擴容,更重要的是將鎮區、村莊納入到新的旅游版圖中,使得當地村民成為旅游產業的深度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既從旅游產業發展中獲利,又為旅游發展提供積極助力。
于是有了南坑村農家樂的積極發展,有了巖腳村的明德小院,也有了齊云山月華街長生樓民宿。在今年“五一”期間,村民們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與好客,他們主動讓出停車位,在自家門前設置熱水供應點,并開放衛生間,為過往的游客提供出行、生活和如廁的便利。
從山上到山下,從白天到黑夜,齊云山以一個個新場景、新玩法為游客呈現了一場自我沉浸式的文旅盛宴。這種獨特的在場體驗不僅讓游客感受到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自然景觀的壯麗,更在心靈深處留下了諸多難忘的出行記憶。
“留形、留人、留魂,見人、見物、見生活?!比缃竦凝R云山,正全力擦亮“全家人的山水人文度假地”嶄新名片,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藍圖上揮毫潑墨,推動齊云山從“出圈”到“破圈”,為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值班編輯:王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