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什么?席慕蓉說,鄉愁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三毛說,鄉愁是夢中的橄欖樹;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知乎上有一個詩意的回答:故鄉,永遠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所在。而對故鄉故土的思念、眷戀之情,就是鄉愁。
4月27日上午,徽州鄉愁博物館在屯溪開館,人們在館內靜靜地品味徽風古韻,感受濃濃鄉愁。
展陳中有270多件藏品是由程道德先生捐贈。程道德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知名學者、文物鑒藏家、“中國好人”,出生于休寧縣海陽鎮,自幼喜愛收藏,一直過著節衣縮食的清貧生活,卻把自己的工資、講學收入全部投入到收藏事業上。幾十年來,形成了清代科舉制度文物、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文物史料、中國近現代文化名人遺墨以及民國時期軍政要員手跡系列等幾大藏品體系。
如何發揮這些藏品的歷史作用,充分彰顯這些藏品的文物價值,是已經步入耄耋之年的程道德想的最多的問題。他曾告訴晚輩,收藏就是為了傳承和發展,不僅要把這些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留下來,更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并且發揚光大。
對于90歲高齡的程道德來說,建設一座徽州鄉愁博物館,把自己畢生的收藏捐贈出來,回饋家鄉的養育之恩,支持家鄉的文化建設,一直是他心中的夙愿。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屯溪區委區政府的積極回應。從籌建到開館,歷時9個月,時間雖短但進展順利,體量不大但展陳豐富,程道德先生捐贈的珍貴藏品也在這里找到了最佳歸宿。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這也為徽州鄉愁博物館建成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屯溪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在開館儀式上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秉承“建好更要用好”的理念,在文物征集、藏品展示、學術研討、社會教育等方面持續發力,運用現代科技,讓歷史“可感知”、文物“會說話”、鄉愁“可安放”。我們將提供優質的公眾服務,創造良好的參觀體驗環境,吸引更多人前來喚醒鄉愁記憶、感受徽州文化,讓徽州鄉愁博物館真正成為一處有溫度的友好空間、一座近悅遠來的文化場館。
徽州鄉愁博物館坐落于屯溪區昱中街道長亭路36號,與之相鄰的還有程氏三宅、程大位珠算博物館,屯溪區將搶抓大黃山建設機遇,構建中心城區徽州文化展示體驗區,讓“家門口的博物館”串珠成鏈,更好地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老來無計解鄉愁,遙望家鄉任淚流。夢繞魂牽桑梓地,綿薄敬奉潤徽州。”這是程道德先生的“鄉愁”。對于徽州人,徽州是一個悠長的時代;對于異鄉人,徽州是一個悠遠的夢。徽州鄉愁博物館,則是徽州映照古今的清晰身影。
長亭外,古道邊,人們將鄉愁化為詩、凝為畫、著為書、譜為曲,勾勒出一條徽州游子的歸鄉之路,聆聽歲月變遷的低吟淺唱……
值班編輯:王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