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回顧
一、堅定履行服務大局檢察使命,展現護航發展新作為
為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落實“政法護航專項行動”,以檢察履職助力優化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嚴懲各類侵企犯罪53件,對11家“空殼公司”進行專項治理。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建成市級第三方專業人員庫,督促4家涉案企業落實合規整改。市院對市高新區63家規上企業實現走訪全覆蓋,民營企業家直接約見檢察長210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30個。組建“巾幗護企服務隊”,設立護企工作站,女檢察官護企工作被《檢察日報》報道。
為創新創意注入法治動能。會同法院、公安、市監等部門建立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指定徽州區院集中管轄案件,成立知識產權辦公室和專業辦案團隊。依法辦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0件61人,同比上升475%。針對市高新區某規上企業涉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市院積極對接上海市檢察機關,共同搭建平臺力促刑事和解,歷時三年,最終一攬子解決爭議問題,讓企業安心經營。
為秀美之城增添法治底色。依法嚴懲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類犯罪99件133人。辦理生物多樣性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10件,助力“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入侵物種防治。深化拓展“河(林)長+檢察長”等協作機制,休寧縣院設立“新安源生態檢察官工作站”,黟縣院成立“兩山轉化”綜合司法保護實踐站。積極探索生態修復新路徑,率先在全省市級層面與林業部門建立“生態檢察+碳匯賠償”機制合作協議,辦理碳匯賠償案件2件。
為廉潔黃山筑牢法治屏障。協同完善監檢銜接機制,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工作實現新突破,起訴職務犯罪22件22人。市院設立檢察偵查部門,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3件3人,維護司法公正。
二、切實扛起平安建設法治建設檢察責任,肩負護安維穩新擔當
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突出懲治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和人民安寧的犯罪,起訴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盜搶騙、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550件891人。貫徹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部署,扎實開展涉黑涉惡全量線索起底清倉攻堅行動,起訴涉惡案件5件24人,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7件,推動行業治理。屯溪“吞鐵絲案”走進央視《今日說法》。依法護航金融安全,起訴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5件14人,起訴洗錢犯罪5件5人,追贓挽損4150萬余元。
協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設。深化落實“府檢聯動”機制,召開“府檢聯動”工作會議,建立健全協作機制40項。“府檢聯動”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扎實開展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督察監督行動,依法穩妥督促政府主動履約踐諾18項,累計兌現資金97.07萬余元。聚焦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等領域,探索開展行政違法行為監督,制發檢察建議14件,督促依法行政。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雙向銜接,建議行政機關移送案件44件,制發檢察意見書106件,堅決防止“不刑不罰”。
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全面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平均適用率93.66%,不捕率38.28%,不訴率22.79%,盡可能減少對抗、增進和諧。積極探索輕罪現代化治理,建立賠償保證金提存、檢察意見銜接機制,同步做好“不起訴+”文章。歙縣院成立“益路藍光”全省首個罪輕不起訴法治教育基地,48名輕罪志愿者完成社會公益服務后被決定不起訴,依托“法治+德治”力量降低犯罪嫌疑人再犯風險。
竭力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深化“溫暖控申”亮面建設,辦理的533件信訪案件“件件有回復”,七日內程序回復、三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率100%。充分運用檢察長接待日、領導包案、檢調對接、檢察聽證等方式法治化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攻堅,化解率100%。祁門縣院入選全市“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三、自覺踐行人民至上檢察初心,凸顯保障民生新成效
用法促推鄉村振興。守護沃土良田,落實“田長+檢察長”等機制,依法辦理涉農用地保護案件17件。持續開展“檢察藍”協助根治欠薪專項行動,支持農民工起訴107件,幫助討薪183.8萬元。
用心呵護孩子成長。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4件57人,綜合履職25件。建成“新安春蕾”等5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督促問題家長“依法帶娃”。黃山區院聯合區教育局向履行強制報告義務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系全省首例。
用力守護美好生活。積極參與網絡空間治理,重拳懲治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310件535人。從嚴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起訴5件7人。嚴懲食藥品領域犯罪38件70人,立公益訴訟案件20件。聯合郵政部門開展平安寄遞專項行動,辦理寄遞類案件20件78人,共護小包裹里的大安全。
用情辦好為民實事。建立“公益訴訟檢察+12345熱線”信息共享協作機制,以“檢察服務+政務服務”新模式促進群眾有感的民生問題切實解決。深化“護航民生民利5+N”專項活動,通過檢察履職切實維護婦女、老人等特殊群體合法權益。落實應救盡救,對65名因案受困群眾發放司法救助金113.44萬余元。
四、著力答好維護公平正義檢察答卷,實現監督質效新躍升
刑事訴訟監督質效雙升。全面加強對刑事立案、偵查、審判、執行活動的監督,監督效能大幅提升,4項核心業務數據位列全省前三。偵查活動違法監督率21.16%,同比上升4倍,采納率100%。提出抗訴9件,采納率85.71%,提出糾正審判活動違法16件次并被采納。對歙縣、休寧縣看守所開展巡回檢察,提出糾正意見8件。聯合開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行動,督促6個執法司法不規范問題整改到位,防范脫漏管和重新犯罪。
民事檢察監督精準開展。扎實開展民事檢察質效“攻堅年”活動,針對民事審判和執行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提出檢察建議38件,采納率100%。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裁判,依法抗訴或提出再審檢察建議6件,采納率100%。力促“事結法結心結”一起解,引導當事人和解4件。向虛假訴訟亮劍,市院和黃山區院參與的“7·26”虛假訴訟監督專案辦案團隊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優秀辦案團隊。
行政檢察監督打開新局。受理各類行政監督案件48件,強化對行政生效裁判、行政審判和執行活動監督。推進國土國財等領域行政非訴執行案件監督5件,提出檢察建議5件。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22件,著力破解“案結事不了”。4名外籍人員冒用身份虛假婚姻登記引發行政爭議,檢察機關主動作為,督促及時依法撤銷婚姻登記。
公益訴訟檢察拓展做亮。立案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91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50件,絕大多數公益受損問題在訴前得到解決。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97件,檢察機關訴訟請求均獲得法院支持。
五、加快建設高素質現代化檢察鐵軍,邁出自信自強新步伐
以主題教育筑牢政治忠誠。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高位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形成調研報告7篇,建章立制6項,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檢察工作的實際成效。
以品牌創建激發隊伍活力。大力推進“亮檢行”黨建業務“雙融雙促”工程,“亮檢行”品牌聚合效應不斷催生。借力檢校合作,舉辦崗位練兵、青年干警講微黨課等活動,為隊伍專業能力蓄勢賦能。發揮榜樣力量,選樹“亮檢之星”、爭創黨員先鋒崗等,激勵擔當實干、奮發向上。“亮檢行·黨建業務雙融雙促”黨建品牌獲評全省第二屆“一支部一品牌”百優案例。
以守正創新夯實基層基礎。調整配備兩級院領導班子7人次,市院遴選、交流、晉升干部17人次,隊伍結構更加優化。歙縣院“藍護新芽”獲評全省檢察機關優秀文化品牌;黟縣院“作退一步想、促進一步為”工作法入選省院2022年度基層院建設工作品牌。推進實施數字檢察戰略,創建的2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在全省檢察機關競賽中獲獎,并被推廣應用。
以從嚴治檢錘煉過硬作風。壓緊壓實全面從嚴管黨治檢主體責任,持續做實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強化權力運行制約監督,嚴格依據權力清單和議事程序決策。認真貫徹執行新時代政法干警“十個嚴禁”,抓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逢問必錄已成鐵規矩。
2024年工作安排
一是以更高站位加強政治建設。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引導全體檢察干警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堅持一切“從政治上看”,融合推進政治建設和業務建設,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檢察工作始終。
二是以更強擔當服務中心大局。主動服務“七個強市”奮斗目標,扎實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黃山、法治黃山建設。圍繞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秀美黃山建設等中心工作,全面深化落實“府檢聯動”機制,持續優化升級檢察供給,更有力護航高質量發展。
三是以更實舉措增進民生福祉。主動適應人民群眾法治新需求,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認真辦好民生小案,強化特殊群體權益保護,持續做實人民群眾可感受、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
四是以更高標準強化法律監督。持續落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檢察履職辦案基本價值追求,堅持一體履職,綜合履職,能動履職,同步履職,全面推進“四大檢察”辦案監督機制現代化,深入實施數字檢察戰略,驅動法律監督提質增效。
五是以更嚴要求推進自身建設。深化“亮檢行”檢察品牌建設,堅持不懈提升隊伍素能、夯實基層基礎,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檢,持續鍛造“忠專實”“勤正廉”的黃山檢察鐵軍。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