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崛起趕超動能澎湃,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高質量推進。
我市在上海設立的“反向飛地”灣谷斐迪園實現項目孵化,復旦—黃山高新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共引進8個項目、45名高層次人才入駐,徽州(杭州)科創中心共吸引6家企業、71名青年人才入駐;杭黃綠色產業園皖南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成投用;積極推動新安江生態補償試點向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升級,穩步推進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以茶葉、黃山貢菊、徽州臭鱖魚、皖南花豬等長三角地區喜愛的特色生態農產品為重點,發展養殖、林業、中藥材等特色生態農業基地245萬畝,創建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33家;深入實施“四千工程”,選派200余名干部赴滬蘇浙跟班學習、實踐鍛煉,組織4批130余名鄉村書記赴浙江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促成60余個鄉村與浙江麗水、湖州等地鄉村締結合作協議;充分挖掘園區資源,全方位、各層次、多領域加強與滬蘇浙合作,打造長三角綠色產業集聚地,以大項目、好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全年新簽長三角地區項目362個、總投資近411.8億元。
我市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線,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突出場景牽引作用,按照“一場景一專班”的模式成立13個“場景打造專班”,加快從“一件事一次辦”向場景化集成服務升級,強力推進與企業群眾聯系緊密的10項“五即五省心”重點場景應用落地見效;依托安徽政務服務網搭建“免申即享”綜合惠企平臺,實現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兌現,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全年兌現獎補資金6662.60萬元、惠及企業827家;上線市場監管系統“證前指導”云服務平臺,選取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經營許可等高頻事項,在辦理許可證前事先提供圖紙審查、現場勘查、業務咨詢等“證前指導”服務;在全省率先實行水、電、氣、網全流程網上聯合報裝,累計服務企業20余家,整體審批時限壓縮98%、辦理環節減少83%;在安徽政務服務網黃山分廳上線“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專欄,在市、縣(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8個,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試點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7個。市政務服務大廳全年累計接待辦件37.11萬人次,辦件量38.17萬件;全市新增經營主體22380戶,同比增長9.48%,平均每萬人新增經營主體169戶。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