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黃山腳下的觀眾走出放映《731》的影院,窗外新安江的粼粼波光與銀幕上浸透鮮血的歷史畫面形成強烈對比。那段被黑暗籠罩的歲月,如同重錘叩擊著每個人的心靈,讓我們在回望苦難中,對“和平”二字有了更沉痛也更深刻的體悟。
電影中,日軍731部隊的罪行令人發指:他們將無辜民眾視作“實驗材料”,在凍傷實驗里,把受害者強行置于嚴寒中,眼睜睜看著其肢體逐漸壞死,卻冷靜記錄數據;在毒氣實驗中,將人關進密閉空間,任其在絕望中窒息;更有甚者,對鮮活生命實施活體解剖,讓人性之惡在實驗室里肆意蔓延。據史料記載,至少有3000名來自中國、蘇聯、朝鮮等國的平民,在731部隊的“特設監獄”中慘遭迫害。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家庭的破碎,是人類文明史上無法磨滅的傷痕。
歷史的警鐘尚未遠去,現實的苦難仍在發生。當下中東巴以沖突持續升級,人道危機日益加劇。據國際紅十字會等機構報告,近兩年來,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名巴勒斯坦兒童在沖突中喪生,更多孩子或受傷致殘、或流離失所,幸存者還面臨著饑荒與恐懼的雙重威脅。這樣的場景,與731部隊暴行中無辜者的遭遇跨越時空呼應——無論是過往的侵略罪行,還是當下的人道災難,都在叩問著人類共同的良知,也讓我們愈發清晰地認識到:和平從不是與生俱來的“常態”,而是需要用敬畏與行動守護的“珍寶”。
對于黃山而言,和平的意義更顯厚重。這片土地上,既有新安文化滋養的人文底蘊,也有革命先輩留下的紅色記憶;如今,茶園吐綠、古村安寧,百姓在煙火氣中享受著安居樂業的生活。這歲月靜好的景象,正是無數人用鮮血與奮斗換來的,也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從苦難中汲取力量,警惕戰爭的陰影再次籠罩;珍愛和平,也不是停留在口頭的呼吁,而是要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行動中。
作為新時代的黃山人,我們當以歷史為鏡,常懷敬畏之心——在傳承紅色基因中,讀懂和平的來之不易;在參與地方建設中,守護身邊的和諧安寧。同時,我們更應胸懷家國、放眼世界,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侵略與霸權,支持各國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和平的陽光不僅照耀黃山的青山綠水,更普照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歷史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