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1896—1946),廣東惠陽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期間,他率第四軍獨立團長驅直進,連戰皆捷,屢建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所部被稱為“葉挺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南昌起義時,他擔任前敵總指揮。廣州起義時,擔任紅軍總司令。廣州起義失敗后在海外流亡10年。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葉挺真誠擁護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積極參與組織將南方8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并出任軍長。1937年11月3日,他到達延安向中共中央請示組建新四軍事宜。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親切會見了他,并向他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及軍事戰略。次日,黨中央為他舉行了歡迎大會。毛澤東在會上說:“我們今天為什么歡迎葉挺軍長呢?因為他是大革命時代的北伐名將,因為他愿意擔任我們的新四軍軍長,因為他贊成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所以我們歡迎他。”他聆聽了毛澤東這段熱情洋溢和充滿對自己信任的講話后,非常激動地說:“今后一定遵照黨所指示的道路走,在黨和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堅決抗戰到底。”
新四軍建軍后,葉挺堅持“四操三講堂”制度,加強訓練,以身作則,整頓軍紀。在炎熱的夏季,他帶領部隊跋山涉水,汗流如雨;在寒冷的冬季,他帶領戰士們破冰踏雪,馳騁山林。他深知,北伐戰爭期間,獨立團之所以能夠無堅不摧,百戰百勝,關鍵是部隊經過嚴格的訓練。他提出“苦練出精兵”,希望發揚“鐵軍”的好傳統,把新四軍建成一支鐵的軍隊。“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這支軍歌,表達了全軍戰士的豪氣,也表達了他的心愿。
1939年2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到皖南新四軍軍部視察工作,傳達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幫助新四軍領導確定發展方向。對于新四軍今后的活動方針,周恩來同新四軍領導人商定,概括成:“向北發展,向東作戰,鞏固現在陣地。”這個提法,獲得中共中央的贊同。葉挺堅決執行這一戰略方針,指揮新四軍健兒挺進大江南北。1939年5月,他越過日軍封鎖線,北渡長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對部隊進行整頓、擴編,分別挺進皖東敵后,在淮南津浦路東西兩側開辟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2日,日軍5000余人在空軍配合下,分兩路進攻皖南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他親赴前線指揮軍部直屬部隊,選擇險要地形部署兵力,以節節堵截、相機反擊、日夜襲擾的積極防御戰法,消耗、疲憊敵人,經7晝夜頑強苦戰,斃傷日軍數百人,于8日晨將敵人全線擊退。隨后率部猛烈追擊至涇縣縣城,再度將敵擊潰,收復縣城。此次戰斗,他幾次遭險,毫不畏懼。有一次,敵機丟下炸彈,警衛員被炸傷,他被埋上滿身泥土,軍帽也不知飛到何處,他挺起身來繼續指揮戰斗,充分顯示了他那英勇頑強的大無畏精神。
葉挺在新四軍任職期間,利用他在海內外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力,為新四軍的組建、南方紅軍游擊隊的改編、軍部機構的建立健全、軍費的籌措、人員的招募、物資的補充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不僅吸收了大量的愛國青年投入新四軍,而且動員了許多文化人和專家參加,使新四軍的整體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動員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黨代表朱克靖來擔任戰地服務團團長;邀請醫學專家沈其震擔任新四軍醫務處處長;安排大學教授、愛國民主人士林植夫擔任敵工部部長;還有經濟學家錢俊瑞、薛暮橋,音樂家任光、何士德等都被委以重任。新四軍成立時,僅有6200支槍,他想方設法從香港買回了3600支,大大地武裝了新四軍。新四軍的干部和警衛部隊使用的短槍,都是他買來的。他為了買槍,讓夫人李秀文變賣了她家的家產,叫自己的胞弟葉輔平擔任新四軍軍需處長,還動員了自己的幾個侄子參加新四軍。葉輔平在赴香港處理軍需物資的歸途中,不幸以身殉職。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遭國民黨軍重兵包圍的嚴峻情況下,葉挺發表演說:“我們這支隊伍,是黨和人民的革命武裝,為了抗日,為了勞苦的人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獻身革命事業的關鍵時期到了。寧可戰死,絕不屈服。從我起,到每一個戰斗員、指揮員、炊事員……戰斗到一人、一槍、一彈,絕不屈服。如果我葉挺臨陣脫逃,任何一個士兵,都可以執行槍決。”并電示中共中央:“上下一致,決心打到最后一人一槍。”隨后,他指揮部隊奮起突圍,浴血奮戰7晝夜。后來,為了保全新四軍有生力量,他冒險下山與國民黨軍交涉時被非法扣押。
抗日戰爭勝利后,經中共中央營救,葉挺于1946年3月4日獲釋。5日即致電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于7日復電,稱贊他忠誠地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20余年的奮斗,經歷了種種嚴峻的考驗,決定接受他入黨。8日,葉挺由重慶乘飛機赴延安,途中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13日,《新華日報》發表的題為《中國人民無可補償的損失》的社論中稱他是“北伐時期虎將,抗戰時期的岳飛,他的畢生奮斗,是足以使每個中國人民為之感動,每個中國軍人為之感動”。周恩來稱他“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