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的刻度來到農歷新春蛇年正月初九,黃山迎來“新春第一會”。
承載啟幕新篇、奔赴新程的期許,大會聚焦“比發展、講奉獻、重實干”作風建設,吹響只爭朝夕謀發展,真抓實干往前趕的奮進號角,凝聚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黃山篇章的磅礴力量。

首先,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高度重視作風建設,推動出臺八項規定,為全黨樹立了改進作風的光輝典范。2014年3月總書記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三嚴三實”,2024年總書記再次親臨安徽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充分調動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其次,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內在要求。去年,黃山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黃山的主要矛盾,經濟總量不大、增速不快、產業支撐不強、創新驅動不夠、財政自給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保障民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涵養稅源的任務也十分緊迫。從黃山干部作風來看,總體是好的,
但對標總書記殷殷囑托,對照發展新要求、群眾新期待,觀念不新、標準不高、工作不專、效率不快、擔當不夠
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 所以,
比發展、講奉獻、重實干三個詞,不僅體現了新一年黃山作風建設的關鍵內涵,更彰顯了真抓實干、爭先進位的路徑打法和堅定決心。 比發展就是要創先爭優。當前各地競爭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不進是退、慢進也是退”,同樣“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要
把準“比”的導向,拉升“比”的標桿,鼓足“比”的勁頭,敢于搶先、爭先、創先,勇于爭資源、爭平臺、爭項目,“跳一跳”攀登更高目標,“逼一逼”實現更好結果,努力推動更多領域從跟跑轉為并跑甚至領跑。講奉獻就是要履職盡責。黃山發展的舞臺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各級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給黃山“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重要回信精神,
把講奉獻的情懷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動,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凡事主動向前一步、多干一點,凝聚“黃山發展,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強大合力。重實干就是要擔當作為。實干是最好的語言,奮斗是最美的姿態。要
倡導實干的導向,選用實干的干部,錘煉實干的作風,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出實效、創實績的事,推動各項工作從說了、做了向做到了、做好了轉變。作風建設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動黨員干部親力親為、敢作敢為、善作善為,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中以一流干勁創造一流業績。服務企業要實心實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發展的主力,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要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家的事,把企業呼聲作為第一信號,以改革精神推動服務流程再造,深化說“不”提級管理,強化“辦不成事”兜底服務,拿出直面問題的態度、解決問題的力度、主動服務的溫度, 該辦的堅決辦,能辦的主動辦,在辦的優化完善辦,難辦的開動腦筋辦,切實解決好企業家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大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招引企業、還是本地企業,在服務上要一視同仁,在政策上要平等對待,著力打造“開放包容、近悅遠來”的營商沃土。

服務群眾要將心比心。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花“錦上添花”的錢,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解決一批突出民生問題,切實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滿足“安居樂業”的多樣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線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果具象化體現到群眾生活中。領導干部要勇于到一線去,到群眾中去,到企業中去,善于從群眾中發現問題,善于發動群眾、帶領群眾破解難題,集中廣大群眾智慧推進發展。服務基層要提速提效。基層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先一公里”,也是政策落地落實的“最后一公里”。要持續為基層減負、解難、賦能,堅守精文減會硬杠杠,嚴格督查檢查考核管理,暢通市級服務縣區、縣區服務鄉鎮、鄉鎮服務村居的聯動渠道,
變要求下級為服務基層,不做沒錯也沒用的文章,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讓廣大基層干部真正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干實事、抓落實。作風背后是能力。此前,市委書記丁純在多個場合提出,廣大黨員干部要當學習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善創造性落實。當學習型干部,既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堅定維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從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也要
及時跟進學、緊盯問題學、找準差距學、結合工作學,掌握各種新知識、新理念、新技術,真正把看家本領學到手、學到位。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負責同志更要敏銳掌握本行業本領域的新動向、好做法,既善于借梯登高“抄作業”,又善于創造性開展工作,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推動“新手”盡快“上手”,“熟手”爭當“高手”。做研究型工作,要奔著問題去、迎著困難走,
圍繞改革發展的難點堵點、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中的頑瘴痼疾去深入研究,敢碰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敢抓發展中出現的棘手新問題,運用“有解思維”多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困難找借口;要
解放思想去研究,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上對接滬蘇浙等先發地區,在全省、長三角、全國乃至全世界去思考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把別人的好東西學到手,運用到改進工作的實踐中;要
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去研究,既準確把握發展大勢、競爭態勢,多研究政策,謀深謀透工作抓手,確保工作開展有路徑、有支點、有支撐,又牢牢把握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把吃透上情與摸透下情相結合,做到知優勢、知不足、知方向。善創造性落實,要發揚斗爭精神,視崗位為陣地、視責任為追求,以較真促認真、以碰硬求過硬,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苦干是一種狀態、實干是一種價值追求、巧干是一種方法,要
樹牢正確政績觀,苦干實干加巧干,不圖虛名、不搞花架子,善于按客觀規律辦事、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破解難題、善于彈鋼琴。
要在謀抓手性事項上下功夫,把一項大的工作任務細化為一個個可操作、可檢查、可考核的抓手性事項,具體化項目化推進,既一年干好幾件事,抓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也幾年干好一件事,接力抓、持續干,努力積小勝為大勝。
今年是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謀篇布局之年。市委七屆八次全會提出“三個往前趕”目標要求,市“兩會”又作了細化安排。接下來,就是要以作風建設為抓手,引導各級把全部心思放在干事創業上,創造無愧于時代的優秀業績。
比“拼”的勁頭,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把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落到實實在在的項目上。要 拼項目謀劃,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項目,要趁熱打鐵、早做準備,牽動性強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要加大跑部進省力度,千方百計擠進國家和省里“大盤子”,政策已經明確和有一定基礎的工作,要持續跟進、緊盯不放,爭取更多支持;要 拼項目招引,不放過每一條線索,不放過每一次機遇,努力吸引更多新項目、新業務投到黃山,更多新技術、新產品落在黃山,匯聚各類人才到黃山創新創業;要 拼項目進度,推動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開工項目全面提速建設、在建項目早日達產達效,不斷提高項目入庫率、投產率、入規率,確保早見形象、見產品、見稅收。
重“干”的成效,不論是發展工業還是文旅融合,只要對黃山發展有益的,都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抓深入、抓出成效。要聚焦做大總量、提升質量雙重任務,在產業強市中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堅持向“融”發展、向“高”攀登、向“智”發力、向“綠”而行,加快構建與黃山生態環境相適應、與徽州文化底蘊相融合、與黃山城市特質相一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講“爭”的意識
,全市上下都要堅持比學趕超、爭創一流,推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各縣區、各部門要爭,以“你怎么樣,黃山就怎么樣”的境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懷,真抓實干往前趕;各級黨員干部要爭,爭作為、爭服務,把擔當作為真正體現到解決問題的實效上,干一件成一件,把苦勞變成功勞、實干變成實績;企業和企業家也要爭,勇爭一流、深耕主業、追求卓越,努力把企業做得更強更大,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譜寫更加壯麗的黃山篇章。
值班編輯:程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