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1月20日消息(記者趙家慧 徐鵬 鮑玉嬋 劉暢司晨)1月20日,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安徽大劇院開幕。《政府工作報告》在“2025年重點工作”中提出: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構建板塊聯動、區域協同、業態多樣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安徽省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亮點紛呈。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郎溪磨盤山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華龍洞人被證實為東亞地區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省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黃梅戲曲本典藏》先行本出版發行,保護修繕傳統建筑1005棟。7部作品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居全國第5位。“中國好人”上榜人數保持全國第一。
報告指出,2025年,安徽省將繼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推進武王墩、明中都等重點考古發據和遺址公園建設,建成開放凌家灘、雙墩等遺址博物館。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釋、傳承創新,開展淮河流域先秦文化考證和研究,支持黃山市建設國家徽學研究院,推進《安徽文庫》編集出版工程。加快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安徽段)建設。創新發展黃梅戲文化,支持安慶市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戲曲名城。實施百項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更好發揮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安微百戲城、省文化館新館和非遺展示館,建設公共文化空間600個。
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一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場所。推進全域文明創建,力爭全國文明城市地級市全覆蓋。
同時,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加強區域聯動,構建“一區三圈四帶”協同發展機制,努力打造全國全域旅游發展先行區。推進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全域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休閑度假、創意醫療康養、體育賽事等產業。推進合肥都市科創文化休閑游、大別山紅綠交融文化游等產品開發,啟動建設皖北旅游大環線示范段。以文為魂、以水為脈,加快建設靚國多彩的長江、淮河、新安江、江淮運河文化旅游帶。實施“百景提升”行動,加強精品線路設計和營銷,完成重點景區導游詞專業化、標準化升級工程。加快文旅業態創新發展、融合發展,推動文旅與科技、工業、農業、商務等跨界融合,積極發展豐富多彩的高品質鄉村旅游。發展智慧旅游,完善全球營銷體系,持續增強安徽文旅產業影響力感召力。
值班編輯:程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