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文旅影視微短劇賽道欣欣向榮,各地涌現新一輪文旅熱潮。10月12日,在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微短劇“何以賦能”平行論壇上,在黃山市拍攝的《我朦朧的夏季啊》和《鐵拳無敵楊芊芊》成功入選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四批推薦劇目。站在風口之上,手握“黃山”和“徽州”兩大IP,黃山市又該如何聚力“微短劇+文旅”,“追風”微短劇賦能文化旅游業跑出“乘風加速度”,讓“跟著微短劇去黃山”成為文旅新風尚?
微短劇發展如火如荼
微短劇是文化產業新風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國家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大微短劇精品創作扶持力度,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相當于同期電影總票房549億元的68%;到2027年,微短劇市場規模預計超1000億元。
微短劇是文旅時代新機遇。當下,大黃山建設進入全面推進期,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要促進影視產業發展。作為大黃山建設的核心高地,黃山市正搶抓大黃山建設這個最大機遇、最大動能、最大紅利,聚力發展六大高端服務業,把影視產業特別是網絡微短劇賽道作為發展大黃山高端服務業的重點攻堅方向之一,廣泛鏈接策劃端、投資端、建設端、運營端各類資源,加速駛入“微短劇+文旅”新藍海,進一步提升“煙雨大黃山心靈休憩地”的品牌效應。
搶抓風口,動作頻頻。黟縣共建設微短劇創作基地35處,2024年拍攝完成8部影視作品,累計實現營收1938.3萬元。歙縣圍繞取景地、歷史名人、故事傳統、傳統民俗、影視人才、農特產品等6個方面積極挖掘搭建歙縣影視資源庫。休寧縣深化“一企一策”服務,創新品、引客流、拓市場,今年新增影視企業2家,取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2家,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6萬元。徽州區簽約落地該區首個數字游民項目——大黃山網絡文學(影視微短劇)創作小鎮項目。黃山區建設打造集拍攝、制作、發行、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影視產業園及創客中心基地……
數據顯示,2024年,黃山市影視微短劇企業營收可突破1億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微短劇在黃山市已完成拍攝10部、上線播映5部,在拍或籌拍近50部。可以說,黃山不僅是在打造微短劇產業,還在繪制一幅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融合的美好藍圖。
乘勢而上培育產業生態
如何巧借東風乘勢而上,以微短劇產業的蓬勃發展賦能大黃山核心高地破壁出圈、大放光彩?
從選派“精兵強將”赴上海、陜西西安、山東青島、浙江金華等影視產業高地“取經”,到成立影視(網絡微短劇)產業發展指揮部,再到部門協同合作、區縣聯動……“打造全省影視微短劇行業高質量發展典范城市”已成為“自上而下”的普遍共識,用“巧勁”把好的項目和作品留下來,黃山市動作頻頻。
在價值層面上提格局——今年9月,黃山市制定出臺了《黃山市影視(網絡微短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黃山市影視(網絡微短劇)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清單(之一)》,計劃用3年時間投資1億元以上,在拍攝基地建設、服務平臺搭建、企業入駐補助、優秀作品獎補以及金融信貸支持等方面給予“真金白銀”的硬核支持。面對微短劇產業的“潑天流量”,黃山市出臺新政,毋庸置疑是希望引渠灌溉良田,打造價值層面的流量高地。
在服務支持上尋破局——今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文件要求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平臺主體責任,對微短劇實行“分類分層審核”。目前安徽網絡微短劇黃山審查分中心已正式運行,這也是安徽首家正式成立落戶的網絡微短劇審查分中心,中心將為在黃企業提供微短劇創制立項備案、成片審查等便捷服務通道。此外,黃山市還組建了高水平服務團隊,搭建了市級影視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家門口”式管理服務。
在產業生態上求變局——黃山市積極打造數字游民友好城市,舉辦“頂峰相見·2024閱文創作大會”“黃山主題征文大賽”,依托閱文作家村、數字游民社區等開展劇本創作,讓網絡文學IP和微短劇的結合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間。同時,積極推進影視平臺基地“一體兩翼”格局建設(“一體”即大黃山一站式影視服務平臺,“兩翼”即中安科創城微短劇室內置景基地和黃山高新區卓達產業園標準化攝影棚基地),共規劃打造室外置景地27處、室內置景5處、攝影棚2處,讓微短劇劇組能夠輕松實現“一鍵換景”。
在融合發展上開新局——當前,黃山市以微短劇為媒,聯動其他產業,解鎖新業態新場景新玩法。通過“微短劇+文旅”“微短劇+科技”“微短劇+金融”等打破靠投流和充值的傳統盈利模式,推動微短劇成為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商業價值相統一的文化產品。目前,黃山市已啟動“樂拍在黃山”系列宣傳,開展“微短劇+”創作計劃;舉辦“大黃山對話——微短劇的今天與明天”等活動,探索網絡微短劇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成立市級影視微短劇產業引導基金,支持天使、創業、風險等各類股權投資類企業投向影視產業,探索開發影視微短劇金融衍生品。
大戲黃山未來可期
“黃山就像一個天然的攝影棚,什么景都有。”黃山不僅是一座山,更是一座城。黃山市現有56家61處A級以上景區、310處中國傳統村落、4700多處古民居、千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千處歷史文化遺存、百萬件文書文獻,整座城市就是一座沒有屋頂的博物館,為微短劇拍攝提供豐富的視覺素材,給觀眾帶來“微世界”的沉浸式體驗。
徽文化為微短劇提供了豐富滋養。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徽州,孕育了燦爛的徽文化,徽派建筑、傳統村落、徽州技藝、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菜、徽劇等一顆顆古老而璀璨的明珠,正通過持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大放異彩,是微短劇創作取之不盡的“富礦”。作為一種文化新業態,微短劇與傳統文化內核碰撞后產生的巨大能量,恰是當下這個時代最能引發大眾共鳴、滿足大眾需求的文化傳播新力量。
讓大美黃山與微短劇融合,是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的時代之需、發展之需。當微短劇與文旅雙向奔赴,唯有找準融合點,才能互相成就,產生更多“化學反應”,讓這股風吹得更持久。
打好“融合牌”。今年以來,隨著《念月明》《兩山戀》等精品微短劇推出,投資數億元的愛奇藝大劇《大生意人》、華策影視大型電視劇《家業》相繼開拍,通過深度植入黃山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成功展現出一個既有文化底蘊又有視覺震撼力的“微縮版”黃山,巧妙實現了對黃山文旅資源的全方位、立體化推廣。
打通“產業鏈”。“微短劇+文旅”要想創造更多價值,就要進一步拓展“1+1>2”的融合思路,將微短劇與上下游多方產業主體相銜接,以IP開發等多種形式進行深度合作,打破產業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當下,黃山市正在加快構建網文網劇網游“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圈,努力形成網游與文創、旅游、影視、動漫、賽事、會展等融合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推動旅游業提質升級。
塑造“真留量”。文旅微短劇帶來的流量只是開始,要將流量轉化為“留量”,還需堅持“軟硬兼施”,解鎖文旅發展保障密碼。對此,黃山市將強化工作統籌引領,建立跨部門、跨區域、跨領域合作機制,將文化特色和影像敘事有機結合,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鏈條,鏈接更多優質資源,創作更多精品力作,以多元協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在管理與實踐、流量與流向、出題與共答的雙向奔赴中,“微短劇+文旅”還將續寫更加精彩的故事,“跟著微短劇去黃山”必將成為文旅新風尚。全力打造全省微短劇行業高質量發展典范城市的黃山,值得期待!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