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歙縣長陔一帶,年僅40歲的畢德武是遠近聞名的“養豬大王”。他創辦的歙縣長陔龍武家庭農場,存欄雜交育肥豬1800多頭、能繁母豬280頭。今年初,他還引進我市本地優良土豬品種——皖南花豬,用來開展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種育種工作。
畢德武早年在浙江南潯做木工。2011年底,他揣著積攢多年的積蓄回到長陔創業。起初,畢德武選中七彩山雞養殖項目,不料摸爬滾打辛苦兩年,換來幾十萬元的虧損和一身債。2013年,他創業初心不泯,引進10多頭雜交母豬,開始生豬養殖。他說,養山雞屬于特種養殖,市場不穩定,養殖風險大;養豬屬于傳統養殖,市場需求穩定,銷路基本不愁。2014年,他清空存欄山雞,改建養豬場,一門心思養起豬來。
2019年,生豬市場回暖,豬價水漲船高。畢德武看準行情,按照標準化建設養豬場,將養殖規模擴大到八九百頭。那一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更加堅定了養豬致富的信心。
近年來,歙縣加快建設綠色高效的農業強縣,從政策、項目、要素、服務等方面著手,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向綠色生態要效益,畢德武說干就干。他對農場進行重新規劃,加強管理,強化制度落實,積極打造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建成了污水處理池、沼氣池、生物發酵床、秸稈收儲中心,并引進現代化糞污處理技術,將豬糞尿轉化為沼氣、沼液和沼渣,實現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畢德武很有底氣地說,他的養豬場能做到污水不外溢、糞便不亂丟,走進來幾乎聞不到什么臭味。每天產生的污水經過沉淀、過濾等一道道處理工序后,全部達標排放,可用作澆灌農作物的肥水。
“預計今年可出欄生豬3600頭、皖南花豬180頭。”畢德武說,他要把自己所掌握的養豬技術,手把手地教給周邊的養豬戶,帶動他們發展皖南花豬養殖。他還捐贈豬飼料、獸藥,扶持貧困戶養豬脫貧致富,并為其他養豬戶選購育種、配制飼料、防治疫病、分析市場行情。
近年來,歙縣長陔龍武家庭農場先后獲評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黃山市生態美麗牧場,并被遴選為歙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示范創建實施主體,還被納入我市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名單。畢德武被授予黃山市勞動模范稱號,并通過了安徽省鄉村振興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當年外出打工的“小木匠”成了現在鄉村振興的“土專家”。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