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楮皮紙具有“紙中之皇”之雅稱,其制作工藝精湛,源遠流長,是徽州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瑰寶。公元三世紀,即魏晉時期,徽州楮皮紙就開始抄造。至北宋,日臻成熟,因品質優良成為朝廷公文用紙。南唐時期徽州生產的“澄心堂”楮皮紙紅極一時,有“一紙抵千金”之說。
一千多年后的當下,徽州楮皮紙再次迎來高光時刻,是與一位“新休寧人”的機緣相匯的結果。
朱建新,江蘇太倉人,原本在太倉一家手工紙造紙廠上班。和紙有著不解之緣的他從文獻中獲悉,“大抵新安之水清澈見底,利以漚楮,故紙之成,振之似玉雪者,水色所為也”,便來到黃山休寧開辦造紙作坊。
“休寧素有‘中國狀元縣’之稱,文化底蘊深厚,水質又好,我反復思考,決定搬到這里。”朱建新說,正是因為來到休寧才知道,原來古徽州就有“黟川雪”“凝霜”等很多響亮的楮皮紙品牌。于是,給公司取名“凝霜”。
據介紹,現代機器造紙,以質量最佳的印鈔紙為代表,其壽命也只有三四百年。宋代古墓出土的一張紙泡到水中之后,幾乎能恢復原樣。而民國時期的文獻,有的卻已成碎片。
在朱建新看來,中國古代抄制的書畫紙工藝是成熟的。今天再看那些歷經千百年的古書畫,足以證明古人能夠制作出非常穩定、經受得起時光考驗的紙張。
當代科技日益發達,紙張壽命為何反而縮短?今人之手,能否再現中國古紙的巔峰之作?
2008年6月7日,楮皮紙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給了朱建新信心和希望,他知道,未來一定可期。
對古法造紙有著濃厚興趣的朱建新,決定在休寧致力于徽州楮皮紙的古法制作傳承和發展,開始了自己堅韌的探索。
但是,傳統文獻資料中并沒有關于“澄心堂紙”造紙技術方面的詳細記錄,恢復“澄心堂紙”并非易事。
帶著對祖先的敬仰、對先輩工藝的敬畏,朱建新開始了他的求索之路。他帶領團隊,多方學習,慢慢嘗試,從楮皮選料、清水蒸煮、踏碓搗細、添加紙藥、打槽撈紙、火墻曬紙、揭紙檢紙等20余道手工制作技藝入手,寒暑易節,一一突破。
幾十年靜心做好一張紙,朱建新的堅守有了回報。經過艱辛的研究和試驗,終于逐步恢復了徽州楮皮紙傳統手工藝生產,用古法抄造出了號稱“紙中之皇”的澄心堂楮皮紙。
他的凝霜公司將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出多款核心技術產品,目前已申請15項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改良后的楮皮紙制作技藝增添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可使皮料中的油脂、樹脂和蛋白質完全分離出來,使產品既有堅韌的強度,又有細膩的纖維,書寫繪畫更流暢,無白點,久放不蛀,特別適合國畫、工筆畫用紙,現已成為省級非遺工藝。
凝霜公司守正創新,又陸續開發出版畫專用紙、攝影畫專用紙、手撕畫專用紙等多種適合現代生活需要的紙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書畫、禮品包裝等方面,前景廣闊。其中,攝影專用紙是噴墨打印和寫真的理想紙,讓傳統的照片變成色彩鮮艷的畫,這也是徽州楮皮紙一次技術上的飛躍,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
2018年,古法徽州楮皮紙技藝被國家文化與旅游部錄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造紙基因庫。
2019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朱建新先后投資700多萬元,建設徽州楮皮紙歷史文化展示館、美術館、紙藝館、古法徽州楮皮紙制作技藝館及北宋徽州楮皮紙復原等項目,使徽州楮皮紙發揚光大。
2020年,朱建新成為徽州楮皮紙生產制作技藝的市級非遺傳承人。
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凝霜公司開始試驗生產更高品質的手工紙,先后推出“大抄”“小抄”“狀元紙”等系列優質手工紙。
“澄心堂”楮皮紙有“一紙抵千金”“紙比黃金貴”“紙中之皇”之說。這一美譽,在北京冬奧會上得到印證。
凝霜公司出品的徽州楮皮紙成為北京冬奧會專用紙之一,為該屆冬奧會增添了一抹閃亮的“非遺”色,在世界各國面前大放異彩。
北京冬奧會前夕,北京敬記紙莊文化有限公司計劃為冬奧會制作系列主題便箋紙,經多方實驗,最終選中凝霜公司的徽州楮皮紙。“我們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的這種紙,綿潤、拉力強、滲透性好,而且沒有白點,上色后遇水不會褪色,永不產生黃斑,可用鋼筆或毛筆寫,也可用來打印。它的制作過程中,實際上運用了好多新技術。”朱建新說。
以徽州楮皮紙為材料而制作的北京冬奧會紙藝作品紀念品,是在一張厚實的白色襯紙上,張貼特別裁剪過的紅色襯紙,映出栩栩如生的高山滑雪樣式和“BEIJING 2022”字樣,十分典雅。
為感謝凝霜公司對北京冬奧會舉辦所作貢獻,北京冬奧組委還特別頒發給朱建新一張珍貴的證書——“北京2022年冬奧會參與證書”,以表彰其對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所作出的貢獻。
2020年,黃山市凝霜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為規上文化企業,躍上新的發展階段,承載著徽州楮皮紙的古法制作傳承和發展,朝著將徽州楮皮紙發揚光大的目標而每日精進。
2022年,朱建新被中國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聘為《中國紙墨筆硯》全校公選課特聘導師。
匠心續寫古紙傳奇。傳統工藝的傳承,不只是技藝上的言傳身教,更是工匠精神的傳承和延續。
做徽州楮皮紙傳承人,朱建新肩負歷史之責任、社會之責任、文化之責任,涵養文脈,澄心簡行,大道致遠。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