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林畢業后一直在蘇州工作,2020年回鄉,恰逢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鼓勵對撂荒地復耕復種,葉東林覺得這是個好機遇,決定回村把這些地“撿”起來重新種糧。
對于種田,葉東林有自己的一套想法。2021年,他承包了227畝農田種植水稻。在鄉政府和區農業農村局的幫助指導下,他一邊積極在各地學習考察種植技術,一邊購買了一套農機設備,采用小型機器直播技術播種,無人機打藥和施肥植保。水稻機械化直播種植技術,不僅可以省去水稻育秧、拔秧、運秧和栽秧等工序,還能節省大量勞動力。同時,充分尊重水稻植株自身的生長規律,避免由于移栽所致的根系損傷,更有利于實現增產增收。
農民當起“甩手掌柜”,無人機“飛入”尋常百姓家,機械化、智能化在播撒綠色希望的同時,也推動著傳統農業走向現代化。除了水稻種植,他還開發了20畝旱地種植豇豆。豐收時,嫩綠色的豇豆掛滿了豆架,果實累累。村民們穿梭于田間地頭,采摘、梳理、裝筐、上秤、裝車,葉東林親力親為,與鄉親們一起享受收獲的喜悅。農村美了,項目才能引得進來;村民富了,鄉村才能振興起來。對于未來,葉東林信心滿滿,他表示將繼續有效利用土地,將自己的種糧“版圖”繼續擴大,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之力。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