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梁街 形態似魚而得名
漁梁社區黨總支委員汪鼎成帶著記者來到漁梁壩景區,邊走邊介紹,漁梁這個地方已有千年歷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設立景區。“漁梁老街因形態似魚而得名,整條街道用清一色石子鋪就,恰似魚鱗。”汪鼎成說,街道在上世紀90年代初重修過,原貌也是這樣。
漁梁老街依山傍水,蜿蜒1公里左右,兩邊店鋪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廟隨街可見,排列井然,號稱“江南第一水街”。汪鼎成告訴記者,漁梁老街最繁盛是在明清時期,古徽州最繁華的地方,民國之后開始蕭條。20世紀90年代之后,漁梁開始發展旅游,漁梁老街又慢慢興旺起來。如今,在老街的上街,街道兩邊開滿了店鋪,很多游客駐足欣賞,好不熱鬧。
汪鼎成介紹說,古時徽州的交通運輸主要沿練江從漁梁啟程,入新安江直達杭州等地,漁梁老街商業繁榮盛極一時。漁梁是徽商興盛數百年的重要水路碼頭,至今還保存著古代街衢、水埠和碼頭的原始風貌。
漁梁街中段有一座水磨磚雕門樓、黑漆大門的高宅大院,這便是巴慰祖故居博物館。巴慰祖是乾隆年間聲名顯赫的篆刻大師,他年少時就喜歡刻印,對鐘鼎款識、秦漢石刻等“務窮其學,努力鉆研”。其印作構思精巧、典雅工穩,有流暢挺秀、工致細潤的美感。除了精篆刻,巴慰祖還善書畫、工詩詞,被世人譽為詩、書、畫、印“四絕”。巴慰祖故居坐北朝南,二層三進,總面積達1300平方米。
在漁梁老街,還有大詩人李白尋訪隱士許宣平的傳說。在漁梁老街的盡頭,有一處三角亭,這便是著名的太白問津處。
漁梁老街上的居民程鶴齡今年80歲,原來是一名教師,1964年遷來。在程鶴齡的印象中,漁梁老街變化不大,“老街原來很熱鬧,那時候江面上也非常熱鬧,有很多木船,每天最多的時候有幾十條。”程鶴齡說,當時,鹽、油等物品都是靠水路運輸,在漁梁當時還有存放鹽和油的倉庫,方便中轉。程鶴齡告訴記者,漁梁老街的保護情況還不錯,很多古民居保護情況還可以,但有的維修還跟不上,造成一定的自然損壞。
漁梁壩 江南的“都江堰”
沿著漁梁老街一側的小路拾級而下,就到了古老的漁梁壩。漁梁壩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大壩,是古徽州知名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了。史料記載,隋唐時期,越國公汪華徙新安郡治于歙縣,并筑壩截流,為水上軍需民用。現在的古壩為明代重建,有明萬歷三十三年修壩記事碑可考。
汪鼎成告訴記者,漁梁壩經過幾次重修,主要是方便灌溉和泄洪,被稱為“江南的都江堰”。漁梁壩可蓄上游之水,緩壩下之流。無論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壩長138米,底寬27米,頂寬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堅石壘砌而成。壘砌方法科學、巧妙,每壘十塊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層之間用堅石墩如釘插入,這種石質的插釘稱為“穩定”,也稱元寶釘。這樣,上下層如穿了石鎖,互相銜接,極為牢固。每一層各條石之間,又用石鎖連鎖,這樣上下左右緊聯一體,構筑成了跨江而臥的堅實漁梁壩。壩中間開有水門,用于排水。
2001年6月,漁梁壩作為唐至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著名古建專家鄭孝燮先生贊嘆漁梁壩的設計、建設和功能,“均可與橫臥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汪鼎成說,漁梁壩在當地有“四水洄瀾,五峰拱秀”之說。站在觀壩臺上,漁梁壩周圍風光一覽無余,分外壯觀,煙雨朦朧中,紫陽山叢林蒼翠,練江像一條綠絲帶纏繞著紫陽山。
百步石階是漁梁壩通往漁梁老街的通道,于宋朝建成,這也是徽州水埠中最高最寬的貨運通道,距壩最近,泊船最多,最為繁華。曾幾何時,每當運貨的船到達時,工人們就扛著貨物,一步一石階將貨物運上岸。“這邊下去5華里左右是浦口,再下去就是新安江,這里原來也是徽商起航的地方。”汪鼎成告訴記者,徽商到金華、杭州做生意都要從漁梁上船,漁梁便靠水運發達起來。
在漁梁老街上的漁梁壩博物館內,展出漁梁壩建造工具和歷代筑壩人物,再現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和古漁梁碼頭的繁華場景,康熙二十六年,知府宋廷梅題寫的“水聚徽盛”掛在進門正上方,這也表達了水對于漁梁人民的重要作用。
今年85歲的老船工姚瑞五正在晾曬漁網。姚瑞五的父親、爺爺都是撐船工,他從小在河灘邊長大,16歲開始撐船,退休之后,給當地旅游局撐船,為游客服務。“去年開始退休了,兒子接我的班。”姚瑞五說,原來江里面有很多船,很繁榮,漁梁壩下面有100多條船,現在發展旅游之后,節假日游客很多,收入情況也還可以。
興旅游 重新注入新活力
改革開放之后,漁梁開始發展旅游。20多年來,漁梁老街又逐漸繁榮起來,到這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開店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外地人都來漁梁老街開店。目前街上有店鋪40家左右,以銷售文房四寶、根雕、干菜居多。
當地的旅游發展也催生了一些新興業態。漁梁老街上特色民宿、觀瀾山居的老板柯仲鵬是徽城鎮人,2015年將漁梁壩岸邊的一戶古民居買下來重新設計裝修,2017年正式營業。“很多年前就想買,沒有遇到合適的。”柯仲鵬原來是老歙縣飯店的負責人,后來從事古玩生意。他說,自己很喜歡漁梁壩的景色,有山有水。漁梁這邊景色很好,古民居荒在這里很可惜。柯仲鵬的父親柯伯忠原來是歙縣設計院老院長,民宿就是由他進行設計裝修的。
“目前經營情況還不算理想,剛剛才開始,可能后面會好一些。”柯仲鵬說,漁梁街發展情況不錯,民宿的前景應該不錯。柯仲鵬建議,漁梁古街原始風貌保持得很好,政府要加大力度保護,整治一些亂堆亂放的現象,相信老街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柯伯忠則認為,對于古民居的開發要兩條腿走路,不僅需要國家投資,還要多引入民間資本,同時可以鼓勵大家在老街上開店,吸引游客,提高老街人氣。
“這邊的景色很不錯,古街的人文環境很有故事性,我們寫生取景感受人文情懷。”從杭州來的寫生培訓老師幸麗萍正帶著高三學生在漁梁教學寫生,她告訴記者,準備在漁梁老街待10天左右,要畫色彩和素描課程,前期需要取景、感受,再逐漸進入繪畫的狀態。
“目前街上古建筑保護情況不容樂觀,資金跟不上,還存在著一些維修不善的問題,只能靠居民自己維修。”汪鼎成告訴記者,今后會積極申請資金,加強老街古民居的保護。同時,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民宿經濟、農家樂等,帶動土特產品銷售。
責任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