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鎮位于休寧縣西南部,地處率水河上游。境內山川秀麗、古跡眾多、文風昌盛。溪口素有“新安江源第一埠”的美譽,而鎮中老街因水而興,又因水而衰,見證漂泊歲月。
古街猶存映滄桑
溪口鎮石田初中語文教師汪紅興是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在教學之余,他又是鄉土文化的辛勤播種者,對這一片區域了如指掌。
汪紅興一路向記者熱情介紹這里的點點滴滴。從他的言語中得知,整個溪口鎮呈鳳凰形,眼前蒼翠的豸山是溪口鎮的靠山。豸山旁邊有一座關帝廟,也叫作紅廟,旁邊就是水口林。建于清朝的關帝廟依然矗立,建筑仍然完整可用。往前走,便能看見一個品字形的古井,被稱作屏山古井,于道光年間建造,原先供當地村民喝水、灌溉,如今仍然用于浣洗衣物。
溪口老街由溪口村老街和和村老街兩條街道組成,溪口主街200米,后街2里左右,和村3里左右。溪口村在唐代建村,溪口老街在北宋時期開始建成,至今有千余年歷史。老街入口處,由于地勢比較高,都是往下走的臺階,當地人稱為二十四步臺階頂。順著臺階的是豎街,底下的是橫街,橫街從石壁老(音譯)到雙鳳坊。石壁老也叫杭埠嶺,雙鳳坊即天順甲申杲公登進士,嘉靖甲辰垍公繼登進士,建坊曰“雙鳳”之意。“當時老街上有雜貨店、絲綢店、飯店、書店、藥店等店鋪,民國時期有100多家,上世紀70年代也有20多家店鋪?!蓖艏t興告訴記者。從溪口大橋經過,便到達和村。和村老街上當時建有很多鹽站。“原來率水河流域經銷鹽主要是在兩個地方,一個在龍灣,另一個就在溪口和村?!蓖艏t興說,官鹽從婺源等地運來之后,從溪口上岸,再從陸路運輸。
目前老街還在,已經沒有商鋪,只剩一些住家。老街上的熱鬧,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沉淀在歷史的角落里。
汪紅興說,溪口老街最繁華的時候在明清時期,民國時期也比較繁盛,抗戰勝利之后公路開始修通,水運衰落,老街的功能逐漸淡化了。
七省通衢老埠頭
溪口古代又稱雙溪,由率水和浙水兩條河相匯而成。溪口是新安江上游第一個碼頭,又稱為新安江源第一埠,從這里可以直達杭州,所以又叫做杭埠。水運時代比較繁盛,通往浙江、湖北、江西、江蘇等地,有七省通衢之稱。
在溪口和和村老街上,有很多小埠頭,當時,溪口鎮上及附近的村民都是通過小埠頭登船,和村的陸路可以通往板橋、婺源等地,所以在和村坐渡船的村民相對較多。這個場景,在汪由敦的詩中可以體現,“大連小連水淙淙,杭埠春流擁客船,灘外有灘三百六,送君直到富春江。”自該村登舟三百六十灘,可以直抵錢塘等地。
汪紅興指著溪口對岸的半島告訴記者,對面的半島叫做宋家洲,“宋家洲外成籃賣,烏密紅唇碧玉螺,只有消寒夸臘味,鹽鮮上市醉新醝。”當年宋家洲居人業漁,所產的魚烏密細鱗,紅唇長嘴,皆溪鮮之美者。青螺生溪中,石上四時有之,春初最盛,冬月產鹽鮮魚,多自池上販來,味亦好。由此可見往日的繁華興盛。
溪口老街和和村老街之間原來沒有橋,主要靠兩條來往的渡船相連接,一來一往,人流量比較大。兩村之間原有木棧橋后來做了溪口大橋可以相通,秋冬枯水季節,村民們可以通過木棧橋來往。自從溪口大橋1974年修建,1976年開通之后,渡船就不怎么興盛,并逐漸消失。
如今,站在埠頭上,吹著江風,滿眼盡是滄桑之感。不遠處,大型機械轟轟作響。汪紅興介紹,這是月潭水庫護岸工程,于去年12月份開始動工?!半S著月潭水庫建設完成,新安江水位會隨之上升,防止溪口兩岸河堤坍塌,進行加固。”汪紅興說。
老街住戶今何在
溪口村老街入口,村民章玉鳳正坐在房子前,她在上世紀80年代嫁到溪口。在她的印象中,當時老街還是很繁華?!袄辖稚隙际情_店的,我婆婆原來就在老街上開旅館。”拐角處,村民詹童仁正端著午飯?!袄辖稚显瓉碛泻眯┑赇?,我以前還在老街上開過理發店?!闭餐始揖驮诶辖忠欢?,房子是木質結構,窗戶上貼著的塑料布已經破爛不堪。
今年62歲的汪閏年在老街橋頭開了一家家電修理店。據了解,其父早些年在老街商店當伙計,后來1956年解放以后,政府組織成合作商店,父親就在里面一直工作到退休。而后汪閏年頂班繼續在合作商店賣煙酒。而后他自學了修理家電的手藝,開始自己開店修家電謀生。老街漸漸生意難做,便遷到了現在的橋頭新街位置。鐘匠戴長權原來在和村老街開鐘表店,一開就是30年?!霸瓉淼昀锷馔玫?。”戴長權的妻子說,她樣樣都做,還開服裝店、沙發廠,做了好多生意。如今,五個兒子也承襲家中傳統,有的在鎮上開賓館,有的搞運輸。
在和村老街,還曾經出現過一支三娘隊,即老板娘、師傅娘、先生娘,當時商業發達、文化繁盛,這支三娘隊伍逐漸壯大。這支三娘隊主要是說和村五隊。今年91歲戴蘭英曾經就是三娘隊中的一員。戴蘭英一直住在和村老街,在老街上開裁縫店,做了一輩子裁縫,為當地很多村民做過衣服?!皬男W做了裁縫,解放之后開店。”在戴蘭英家中,掛著很多老照片,仍然擺著老式的裁縫用具。
期待恢復展魅力
溪口鎮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有世代相傳的方婆遺風,百姓歷來勤勞善良。溪口鎮歷史上有三大姓“汪、吳、戴”。戴姓來得最早,五代時期遷到溪口,吳姓是在宋代,汪姓在宋末,但明清時期就出了30多位進士,特別是乾隆年間的軍機大臣汪由敦,顯赫的地位奠定了汪姓為溪口第一大姓。
溪口村老街的水巷是溪口原先大戶人家住的區域,還有一個牛屎巷,是當時窮人居住的區域。汪學敏家的老房子在水巷,是目前溪口老街保護相對完好的古民居,王學敏說,“我家這個是明末清初的房子,年年都要做防漏維修,我們還想一直住下去,但這個保護和維修是個問題?!?/span>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溪口鎮以打造“中國汽配鎮、安徽好人鎮、黃山風情小鎮”三張名片為目標,搶抓機遇,創新發展,在財政收入、招商引資、小城鎮開發、工業集聚區建設、美好鄉村建設等“五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全鎮汽配行業以昌輝汽車電器(黃山)股份公司為龍頭,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溪口能走到今天,昌輝的貢獻功不可沒?!蓖艏t興說,昌輝公司對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村民就業起了關鍵作用,當地大部分村民都在昌輝上班,能夠在家門口上班,得益于昌輝。
溪口鎮鎮長呂華毅告訴記者,目前鎮里對溪口老街還沒有具體規劃,但在該鎮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中,已將溪口老街的保護納入其中。“已經對老街相關基礎設施進行恢復,結合月潭水庫的開發建設,對溪口老街保護開發,并結合旅游搞民宿接待。”呂華毅說。
責任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