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村因歷史文化內涵深厚而被稱為“文化榆村”,在這片土地上留存的辛峰塔、近侍坊、節孝坊、廊亭街、榆村水口、徽開古道以及榆村布龍、富溪滾龍、藏溪板龍等無不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
記憶中廊亭街巷
出屯溪,經百鳥亭,過長湖村,遠遠的就看到了辛峰塔。行至塔下,一條筆直的鄉間公路直達這個千年古村。一派清新的田園風光,將城市的喧囂和嘈雜拋在身后,大田坂中靜靜矗立的節孝坊,守望著徽州的過去。
過了藏溪橋,遠遠的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一副老花鏡,一件黑夾襖,一頂棕紅色的線帽,花白的頭發從帽檐邊擠出。
他叫胡守志,是個老榆村,從黃山旅游雜志社退休后多住在屯溪,但榆村才是他留戀的精神家園。2015年,退休后的他組織編寫了《靈秀榆村》,此書獲得了休寧縣文聯頒發的特別貢獻獎。
榆村鄉黨委書記程成進說:“介紹榆村,胡老是鄉賢,是不二人選?!备刂?,我們的腳步得放慢一點,由于他2016年患過腦梗,癥愈后腿腳稍有不便,加上耳朵要靠助聽器幫忙。我們的采訪,也得貼近、貼近、再貼近。
“廊亭街長約1500米(主街500米),方坑源口——江棋山下(唐家水碓),最鼎盛的時期在民國初年,那時公路未通,榆村是陽湖過來最大的鄉鎮。一條藏溪河奔騰到此和佩瑯河匯合,匯聚流入新安江。石門源、白際源、橫關源,這里的鄉民基本上都到廊亭街采購,是一個比較大的集散中心,方圓十里、人口萬余,商貿繁盛。”站在榆村廊亭街新修的水泥橋(原來的木橋叫太陽橋)上,胡守志“如數家珍”。
眼前的廊亭街還算熱鬧。街上的一條水泥便道破壞了老街古韻,路是平整了,還是不免讓人心生憐惜。還有那漂亮的美人靠,靠還在,但木頭被換成了不銹鋼。“廊亭街是榆村的經典之作,廊亭沿河而建,還有許多美人靠,是典型的一面街,所有店鋪坐南朝北,幢幢相連,一字排開,過去的街面是清一色的石板?!焙刂菊f。
廊亭街為沿河而建,兩三米高的河岸全部用石塊砌成。胡守志說:“榆村河是佩瑯河上游,河的南岸叫富昨(此地多有汪華的后代),河的北岸叫榆村(此地多有程爵的后代)。從這條河的規模來看,榆村具有大鄉之氣?!?/span>
胡守志介紹,除了廊亭商業街;榆村古時還有一條街,叫后底街,后底街又名古墩上,是一條通往浙江淳安的古驛道,也是榆村最早、最古的街。后來通到藏戶頭,隨著廊亭街和富溪新馬路街的形成,后底街就漸漸消失了。
廊亭街上商號多
在當地村民徐老四的眼中,廊亭街已經今非昔比了。“我是后底街人,曾討過飯,也當過隊長,見過廊亭街原來的樣子,店確實比現在多,人流也多。趕豬、挑柴、賣雞、賣肉都要到這條街上來。理發、打酒、買豆腐、看戲,無一不有?!?/span>
廊亭街上的老供銷社,前身據說是個百年老店,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街上最大的店,店主姚海軍現在仍經營商店,賣些雜貨。他的父親是老生意人,據說曾經營著一個旱煙號。姚海軍說:“老街上的人氣雖然比以前要差了一些,人都往馬路上去了,但掙些生活費是沒有問題的?!?/span>
上街戲臺巷口有一家麻花店,店主叫唐銳,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據了解,該店的前身是一家老豆腐店。胡守志說:“老街上的豆腐店有多家,如德進豆腐店、謝德昌豆腐店、許振茂豆腐店、吳佩書豆腐等?!?/span>
開業于1994年的方佩祥理發店頗有歷史。胡守志說:“理發店前身叫劉鎮記理發店,系當地人劉鎮林開設。店內曾雇傭多人,用新式推剪、新式發型為榆村人塑造的‘美麗工程’?!?/span>
廊亭街上還有一家著名的藥號叫萬資堂,這是一幢明代建筑,至今保留完整,戶主邵其祥常年在外,其哥邵其平代為看管。邵其平告訴記者。萬資堂是他太祖父手上創辦的,他的父親、爺爺及太爺爺幾代都是從事中醫藥行業,榆村甚至屯溪方圓幾十里都知道萬資堂藥號。
有書記載,廊亭街上有名有姓的商號多時有50多家,包括南北雜貨、糧食糕餅、京廣洋貨、豬肉油鹽、煙酒醬油等。
如曹余生號,系隆阜齋上祖出資,雇人在榆村下街開設,主營南北雜貨,糧食糕餅,京廣洋貨布匹,烤制旱煙等。全店職工共有20余人,由鮑步青任經理,經營范圍大,是榆村最大的一家商店。
廊亭街上的店鋪一般都是前店后坊,產品較有影響的有姚連觀家的豆沙粉糕、曹馀生號的五香茶干、羅益隆號的貢綠蘭香旱煙、同福號的木器家具、朱源和家的甜蜜水酒、義務的紙扎彩燈、大昌號的酥糖餅、高源聚的糕點等等。
今日的廊亭街,還能聽聽當地老人的回憶,以及部分年輕人的口口相傳。
維修保護刻不容緩
胡守志介紹,廊亭街有數條巷與中街、后底街相連。廊亭街上街有條戲臺巷,巷里曾經有一座萬年臺,正月迎春戲,四月保麥戲、九月重陽戲、臘月辭歲戲、輪番在萬年臺上演,每次都是唱好幾天,徽州古代的名角沒有哪一個沒來這兒登臺。
街上原有程家祠堂一座,是榆村最大的祠堂,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祀始祖南朝新安太守程忠壯靈洗公,占地5000多平方米,前后三進??上в谏鲜兰o六十年代,原址現已建成榆村小學。
榆村曾是大書法家董其昌曾執過教鞭的地方。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詩人陶潛筆下榆村的田園風光。而榆村十景:七橋映月,屏風夕照,黑虎臥壇,夜半鐘聲,雙龍戲珠,鳳塢甘泉,柳中牌樓,雙連古井,辛峰寶塔,贏峰積雪,無不讓人流連忘返。作為黃山市區的后花園,其優美的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其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程成進說:“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榆村、走進榆村,傳承好榆村的文化脈絡,打造一條結合經濟與文化齊發展的文化走廊。”
在談到榆村廊亭街保護的設想時,程成進說:“作為重要歷史遺存,廊亭街承載著榆村人太多的記憶和榮耀。為進一步傳承鄉愁,搶救性保護刻不容緩,我們爭取將廊亭街修復納入古建筑保護建設項目進行開發,讓其煥發出昔日的風采。下一步我們將發掘榆村歷史人文資源優勢,與鄉村旅游發展相結合,為早日將榆村鄉打造成黃山市民周末戶外休閑首選地的目標而不懈努力?!?/span>
責任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