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如夢令》中的詞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對于率水之濱、形如海棠的月潭古村來說,似乎給人也有一種與之相同的感覺。
A
月潭村和月潭街
月潭村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與同處率水的陳村、商山、龍灣相比,月潭村也為徽州大村。今日之月潭,雖村形未變,然時代變遷,村中祠堂、樓亭、廟宇、牌坊、更樓等標志性建筑和古民居已難尋蹤跡。
村里的“鄉(xiāng)賢”朱云枝今年72歲,是位“月潭通”,土生土長的他曾務(wù)過農(nóng),當過民辦教師。1988年,他參加全縣的正式教師錄用會考,因成績優(yōu)異被錄用。2003年,朱老師退休,一如既往地專注于月潭村史的研究。
在新建的柳堤聞鶯亭,朱云枝說:“過去這里是村首,‘柳堤聞鶯’是月潭八景之一,俗稱柳亭。亭的東側(cè)有一座樓閣,門額書有‘東林別墅’字樣,樓盤有半艘石舫,舫頭一排紅油木制‘美人靠’;環(huán)圍有一荷塘,每到夏季,紅荷盈盈。村東紅荷,村西白荷,相互呼應(yīng),村口有幾十棵楓樹、樟樹,真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田園風光畫。”
“除了荷塘,村中還有牌坊、新殿、文昌閣、金佛寺、以及財神、五猖、魯班等廟宇,還有騎路更樓”。朱云枝介紹:“騎路更樓是用來瞭望、報時、報警和防盜的。更樓有巡更人值守,早晚開關(guān)樓門,夜間到凌晨沿街過巷打五次更。”
長約2華里的月潭街呈東西走向,從東到西,家家門對青山,窗含綠水,山水擁抱。朱云枝說:“月潭街盛時有300多煙灶。街南店鋪依山而建,開有百貨店、豬肉鋪、豆腐坊、紙扎店、剃頭店、縫紉店、藥材店等。”
行至中街路口,朱云枝說:“這里原來有一塊路牌,一邊是左行大路(往甘干村、藕塘),一邊往月潭小學至河灘。這里還是一個分水嶺,常年不斷的山水,一半往上村流,一半往下村流,可見月潭街巷和村莊建筑的科學性。”
本報原副總編輯朱世良也是月潭人,其在《徽州月潭朱氏》一書中記載:月潭街有五條南北走向的大巷,全是平整的石板路,前通街、后通河,與20多條長短小巷相接,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只是清咸豐年間(1860),徽州是清軍與太平軍對壘的重要戰(zhàn)場,在戰(zhàn)亂中,月潭村屋舍十毀六七、祠宇為墟。到了上世紀50年代后期,由于“左”的思潮盛行,人們保護文化遺產(chǎn)觀念淡漠,特別是“公社化”、“大躍進”、“文革”等運動,月潭古村落幾乎毀壞殆盡。
B
月潭湖和月潭沍
月潭水庫名曰月潭,最后落地不在月潭,是因為1959年申報設(shè)計方案用的月潭之名。據(jù)休寧縣小水電公司總經(jīng)理汪水芬介紹:月潭水庫最初的設(shè)計方案有上、中、下3個壩址,上壩址在陳霞鄉(xiāng)畢村,中壩址在海陽鎮(zhèn)首村琳溪,下壩址在五城鎮(zhèn)月潭村。從地形地貌來看,月潭是最佳的天然的壩址,因為三個壩址中,只有月潭壩址的地貌是花崗巖結(jié)構(gòu),且從壺口處(大商嶺)綿延500米,當時的專家都認為這里是天然的最佳壩址。但考慮到人口遷移、淹沒區(qū)域、基本農(nóng)田等要素,調(diào)整了月潭水庫的規(guī)模,最終敲定月潭水庫的大壩建在中壩址,也就是海陽鎮(zhèn)首村的琳溪自然村。水庫的名稱因為進入了國家項目儲備庫而未改。
在月潭水庫建設(shè)同時,月潭湖旅游公司同時成立。換句話說,未來月潭水庫大壩建成后,月潭湖庫區(qū)旅游將成為休寧新的亮點。
現(xiàn)在的月潭人已然無心“戀戰(zhàn)”,喊了幾十年最終卻跟月潭“擦肩而過”。但本地月潭人、包括學界對月潭湖之名留有爭論。
持月潭湖一說的多為年輕人,一說月潭河面闊,水平靜,從大商嶺奔流而下的率水在月潭迅至緩行,加之本名月潭,稱月潭湖既雅又美。
月潭湖一說在本地月潭人尤其是年紀稍長的月潭人眼里是站不住腳的。在月潭居住過20年、現(xiàn)在廣州的月潭人朱躍進說:“準確的叫法叫月潭沍。”他說:“為何叫沍?是因為從上游流經(jīng)月潭的水面大、流速急、深且有漩渦,湖意為靜,沍意為動,而沍在當?shù)赝猎捴型瑸樽忠庵猩钋矣袖鰷u之意。過去有木排經(jīng)過月潭沍遇洪水,加之發(fā)東風,木排長時間打圈出不去,木排擺滿沍面,非常壯觀。
C
月潭古屋和月潭朱氏
月潭的古屋眾多。一個朱家祠堂的規(guī)模就堪比齊云山玉虛宮。
朱云枝介紹,朱氏宗祠的規(guī)模相當大,建于明代中葉,為月潭富商朱清泉、朱介然倡建,后又有巨賈朱欽所、朱夢龍、朱齊龍、朱世龍捐助,歷十載建成,五進七開間,占地2000平,氣宇軒昂、富麗堂皇,可容千人集會。不幸的是,宗祠曾于清咸豐“庚申戰(zhàn)亂”中被毀。
在月潭,除了敦和老屋,樹德堂、敬和堂、寶善堂、星聚樓等,還有三房廳、觀察弟、五房廳、六房廳及八房廳,廳堂眾多,皆為月潭商賈和官家所建。這些建筑均采用了徽州精美磚工、石工、木工、雕工,裝飾精美、集徽州建筑之精華。可惜如今已難覓昔日建筑的風采。
最早居于月潭的姓氏,無歷史資料可考,但當?shù)厝朔Q先有程,后有朱,程姓、朱姓還有陳姓為當?shù)卮笮胀濉?jù)新安名族志記載:“月潭在邑南四十里,出婺源香田源,茶院府君環(huán)之十一世孫曰興始于此。”因為月潭始祖朱興的祖上與朱熹是六世同胞兄弟、朱熹與朱興只相隔六代,所以月潭朱氏一直自稱是“紫陽世家”,自詡與朱熹是同宗同族之人,恪守朱子理學之教、傳承紫陽世家之風。
月潭朱姓是朱熹的后代,倡學興教、以學進仕,明清出進士13人、舉人20,在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讀書的人就達200余人。
正如清末翰林、歙縣人許承堯在為月潭朱氏第四次修譜所作的《序》中稱:“朱本吾徽望族,而月潭一支尤踔厲風發(fā),魁碩迭出。其進而樹令名,登貴仕,請覃澤民社,經(jīng)緯邦國;退而修內(nèi)行,秉高節(jié),型于鄉(xiāng)而可祀于社者,踵武相望。”
責任編輯: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