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之黃山探索?】一枝梅花撬動“美麗經濟”

2018年06月12日 00:00:00 | 來源:黃山在線
|

  賣花漁村,一個既不撒網、也不打漁的村莊;

  賣花漁村,一個依托梅花、形成產業的村莊;

  賣花漁村,一個春天里最先開啟賞花模式的村莊。

  形似魚,漁村不打魚

  春光明媚,微信朋友圈進入曬花時間,歙縣賣花漁村的梅花被刷屏,引來八方游客。日前,記者一行來到賣花漁村,一路上,盛開的梅花與來往的游客交相輝映,伴著沁人的花香和游客爽朗的笑聲,我們走進村莊。

  在村史館前的停車場,見到賣花漁村盆景協會會長洪吉會女士,較之三年前的樣子,她洋氣多了,一件素色長款皮草,一雙五公分的高跟鞋。洪會長很忙,一直在煲電話粥,聽得出來,她在安排從合肥、宣城來的客人中午的伙食問題。

  “為什么叫賣花漁村?賣花漁村原來打魚嗎?”不少游客好奇,這樣一個叫漁村的村,為什么只賣花不打魚,每每聽到游客的疑問,洪吉會總是耐心地講解,她也成了賣花漁村的義務宣傳員。

  洪吉會說,賣花漁村的由來,皆因村莊形似魚狀的緣故。

  據當地史料記載,賣花漁村本名洪嶺,唐朝末年,中原一支洪姓人氏因避戰亂遷于此而形成村落。因這里四面環山,唯山底一條谷地,不足兩米寬的小溪沿村中小道流淌,登臨山頂一覽村莊,形如魚。村頭如嘴,村腰漸寬如魚肚,村腳如魚尾。再之,村人多姓洪,喻水洶涌,魚得水則生機盎然。于是洪姓家族遂將三點水加到魚字旁邊,期望洪家能像得水的魚兒一樣快樂自在。村莊自此興業發達,又因村民以種花、賣花為業,故賣花漁村名聲漸振,遠近聞名。說罷,她便指著山上的觀景臺,建議游客去觀景臺一覽村莊全貌,一覽漁村美景。

  節為媒,引來眾人識

  來自江西陶瓷大學的劉靜,是從央視上看到賣花漁村,隨寫生團隊來到漁村的,她說:“這里滿山遍野的梅花,帶給人視覺上的美感;徽州的鄉村文化,豐富了創作靈感。”

  “每年正月,漁村的梅花慢慢綻開,游客陸陸續續到來,花期一個多月,二三月份是漁村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洪吉會說,賣花漁村歷史上就是養花、賣花,家家戶戶都會養花、做盆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黃發孩童,都知道梅花種植的基本要領。但這個深山里的花海真正為外人所知,得益于2012年的“梅花節”。

  2012年3月18日,一個令洪吉會難忘的日子。當年3月12日,市攝影產業辦和攝影家協會的負責人一行來到賣花漁村,提出在全市選辦梅花節的點。洪吉會覺得這是一個宣傳漁村的好機會,當即建議把梅花節放在賣花漁村舉辦。隨后,僅用7天時間,辦成了黃山市也是漁村的第一屆梅花節,活動非常成功,讓藏在深閨的賣花漁村,更多了一扇走向全國的窗口。

  花甲之年的蔡明生,從20歲開始種植、經營盆景,在他的梅園里,20多個品種的各式梅花、羅漢松嬌艷多姿。蔡明生說,進村公路還沒通時,一年只能掙4—5萬元左右,公路開通后,收入有了大幅增長,2017年,收入近20萬元。蔡明生笑著說,“鄉村旅游的發展,梅花節的舉辦,梅花和鄉村旅游結合,賣花漁村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以往村民都是肩挑背扛著盆景出去賣,如今坐在家門口,就可以輕輕松松將家中的盆景售出。”洪吉會說。

  2004年,賣花漁村成立盆景協會,協會積極組織村民外出學習、培訓和銷售,創辦賣花漁村網站,為村民賣花。為鼓勵村民走出去,協會還出錢為村民印制名片,引導村民走出去引進來。除梅樁的種植外,協會還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組織村民發展微小盆景種植,方便游客購買,滿足現代家居的擺放需求。隨著梅花節以及攝影節的開展,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們也逐漸形成自己的銷售渠道,不少村民甚至在微信朋友圈賣起了梅花,生意相當紅火。

  洪祥善和妻子洪丹華都是本村村民,前年起,洪祥善開始在朋友圈賣盆景,2017年,網上銷售收入達2萬多元。

  今年81歲的洪百祿有2個兒子3個女兒,現在2個兒子洪云平、洪三平都在家從事盆景制作和銷售。他說,如今的賣花漁村與之前相比有天壤之別。生產隊時是集體種花;上世紀80年代初,分產到戶后分得幾盆花,但賣花只是作為副業,村民還是以種水稻和茶葉為主。如今,盆景制作已成為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原來鮮少有外人到來的村莊,現在門庭若市,就連剛會說話的小孩都會招呼客人買花,新時代真是大不一樣。

  花農樂,人均2萬多

  我們去的當天是周一,天氣晴好,游人也格外多。洪吉會說,去年游客最多的一天有一萬多人,村里都接待不下,一直到晚上6點,換乘車才將游客送完。每逢花開的季節,但凡周末,游客都有幾千人。

  和當下一些“空心”村不一樣,賣花漁村村民外出務工的很少,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在家中“拈花惹草”。賣花漁村村委會主任洪建利告訴記者,“近幾年村里的梅花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一些村民出去打工后覺得不劃算又回到村里。”

  洪海軍就是一名返鄉務工的90后。初中畢業的他到外地打工多年,發現除去房租開銷,每月工資所剩無幾。而此時家鄉的游客越來越多,兩位嫁在本村的姐姐家的盆景生意日漸紅火,于是他決定回鄉做一名花農。先是跟隨村里的老師傅學習盆景制作、加工,然后在網上銷售,現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采訪當天,正值徽州區巖寺上九廟會,他帶了一些盆景去趕集。

  “主要是借機推銷一下。”洪海軍說,去年,他申請縣級非物質遺產徽派盆景技藝傳承人。洪吉會說,目前,村里有兩名省級傳承人,多名縣、市級傳承人。近年來,不少慕名而來的園藝場場主來到村里,高薪聘請技藝精湛的傳承人前去指導、培訓。因此,村民的技藝輸出,也成為一大經濟來源。

  時近晌午,村里的景秀園農家樂,在此排隊等候吃飯的游客熙熙攘攘。主人張麗仙一邊炒菜一邊打電話,她的兒子洪泉波正在門口為客人煮面條。

  洪泉波是一名現役士官,春節回來休假,從大年初一開始,賞梅的游客紛至沓來,洪泉波便給父母打下手,忙得不亦樂乎。

  景秀園農家樂創辦于2014年,創辦靈感緣于鎮里介紹了一百多名游客來吃面條。越來越多的游客促發已在蘇州開豆腐店多年的張麗仙和老伴從蘇州返回家鄉。“第一年人氣不旺,接待千把人,不過,一年比一年好,2017年達五六千人。這幾天忙不過來,一天要請8個人相幫,多的時候一天接待三四百人。現在一年賣盆景加農家樂,收入十幾萬元。”張麗仙告訴記者。

  如今,賣花漁村的農家樂有14家。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梅花改變了傳統漁村。全村206戶近700人,通過種花、賣花,家家戶戶走上了富裕路,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達2萬多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話傳承,品位再提升

  隨著賣花漁村的名聲大振,當地村民也意識到鄉村文化的重要性。漁村小學的舊址上修建了村史館,館內詳細記錄賣花漁村的歷史及習俗,還有梅花品種及10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介紹。游客在欣賞梅花的同時,還可對當地的民俗文化有所了解。

  經濟發展了,村莊環境、衛生保潔、鄉風文明也有了明顯改善。目前賣花漁村有固定的保潔員,村民汪二武來自另一個自然村,他在村中從事垃圾清運工作已三年。他說:“現在大部分村民和游客都很自覺,不會亂扔亂倒,但也有少部分村民往河里扔垃圾。”

  梅花名氣大了,游客越來越多,交通成了制約漁村發展的瓶頸。“盡管我們拓寬了老道路,有了4.5米的入村道路,增設了會車點,旺季時安排了幾十輛擺渡車,但行車難、會車難、進村難仍是村莊發展的突出問題。”洪吉會說。

  采訪當天,中國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李曉紅和幾位中攝協的攝友前來采風,一方面贊嘆漁村獨特的梅花經濟,一方面建議拓寬道路、改善交通,美化村貌,同時注入文化。

 


責任編輯:實習生

熱點新聞

    查看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 免费播放哟哟的网站|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狠狠色欧美亚洲综合色黑a| 又粗又大又猛又爽免费视频 | 国产免费卡一卡三卡乱码|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污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麻豆入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88|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日本三级免费观看|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欧亚专线欧洲s码在线|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性xxxxx极品|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污小说总裁整夜没拔出|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第四色最新网站| 免费观看的av毛片的网站|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印度爱经hd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3D| 啊…别了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 喷出巨量精子系列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