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徽州古建量的擴容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先人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而對于保護質量的提升則可以更好地保護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古建保護工程一直在努力。
一幢古建筑的保護對于個體有著特殊的意義,而規范的制度則可以形成對于整體的保護氛圍和有效的辦法。
市文化委主任胡健斌介紹說,我市著力完善對徽州古建保護的政策支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已經完成了《徽州古建筑認領保護利用暫行辦法》、《遷移保護利用暫行辦法》、《古村落保護利用暫行辦法》、《工程資金補助暫行辦法》、《黃山市古民居原地保護利用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的修訂,新制定的《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暫行辦法》、《徽州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暫行辦法》、《黃山市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招商引資暫行辦法》也完成了初稿。這些文件為徽州古建的保護提供了政策的保障。而各區縣也結合自身的特點,相應出臺規范性文件,如黟縣制訂《黟縣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方案》,起草了《黟縣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確保了徽州古建的保護在規范的軌道上運行。
在政策的基礎上發揮規劃的龍頭引領作用,發揮制度的剛性約束制度。歙縣、黟縣根據規劃要求完善了古城基礎設施,黟縣則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4個歷史文化名村按照規劃運行;斗山街、萬安老街等8條老街按照規劃要求積極申報中國歷史文化街區評選。而具有黃山特色的古建保護責任包保機制、日常管理機制、聯動執法機制、管理審查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把古建保護化為每一個人的責任,也變成每一個人的動力,并使得古建保護工程在陽光下規范運行。徽州區常務副區長熊志偉介紹說,徽州區將古建保護利用列為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納入對鄉鎮和相關部門的工作考核,按照古建筑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分門別類確定保護等級,實行區、鄉鎮、村三級包保。黃山風景區則確定政治處為風景區28處徽州古建筑的責任包保主體單位。祁門縣建立了縣保以上44幢古建筑看護人員工作檔案;黃山區與責任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書。黟縣制定了徽州古建保護利用工作責任追究制、包保責任制和責任人離任交接制。屯溪區對每處古建筑明確責任主體及包保責任人。休寧縣由縣政府與各相關單位簽訂責任書,實行縣鄉村三級包保責任制。
人是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古建保護工程最核心的力量是人,最有效的能量是全體徽州人對徽州記憶的深厚感情,目前,我市已組建18人的市級徽州古建專家組隊伍、14人的科技研發隊伍,14家古建修繕隊伍,8支區縣聯動執法隊伍,并開展了千名文物監督員隊伍招募工作。徽州古建的保護一步步由政府部門的工作變成了政府主導和全民參與的行動。
制度的力量,人的力量,相互的融合,激發的是徽州古建保護的質的飛躍。
責任編輯:余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