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第二屆世界青年木家具制作邀請賽在土耳其舉行。休寧籍學生吳忌作為中國唯一參賽代表獲得傳統工藝獎,成為9名最終獲獎者之一。
吳忌是休寧德勝木工學校培養的“匠士”?!敖呈俊笔切輰幠竟W校獨創的“學位”。休寧木工學校在傳承徽州木工營造技藝的過程中把徽州文化的智慧應用于生活,做好一張八仙桌即是學生的畢業論文。這種文化“靜態+活態”的傳承方式讓學生堅持對技藝的信仰,也堅持對徽州傳統美德的敬畏。學校畢業的“匠士”不僅成為職業品牌,其佼佼者還成為傳播徽州文化的使者。和吳忌一樣,“匠士”李涅去年在世界木文化節上也捧起了獎杯。
徽州號稱文物之海,不僅有“十六古”等地面文物,僅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存就涉及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舞蹈等14大類,共1325個項目,超過安徽省非遺項目的十分之一,種類和數量在安徽省地市中均位列第一。
對于物質文化遺存,將其列入國家和省市縣的文物保護單位、或者通過建館保護、異地搬遷保護等手段進行靜態保護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目前該市共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1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處,歷史文化名鎮3處,歷史文化名街1處,歷史文化名村14處,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多處。而非遺保護則需要活態傳承,傳承其生存的智慧、手段,保護其環境、氛圍。
非遺傳承核心的力量是人。加大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成為徽州文化生態保護活態傳承的核心內容。目前,黃山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人,占全國的1%,全省的26.7%?;罩輦鹘y木結構營造技藝、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黃山市還實施“非遺進校園”活動,黃山地區唯一的高校黃山學院開設了非遺課堂;大位小學的珠算、荷花池小學的徽劇、新安小學的徽州民歌,黎陽龍山小學的黎陽仗鼓等也成為學校教育的特色。
扶持傳統技藝開展生產性保護利用,加快非遺資源轉化步伐是活態傳承的重要手段。黃山市實施屯溪黎陽老街、黃山區甘棠—仙源、徽州區潛口、休寧縣萬安、歙縣徽州府衙、黟縣西遞宏村、祁門縣歷溪綜合性傳習中心等七個文化遺產密集區建設,開展非遺項目傳習基地建設,融非遺保護的挖掘整理與傳承生產于一體。在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80余畝、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中國歙硯城,200多家店面內,歙硯生產、銷售、展示融為一體。
保護徽州文化的環境、氛圍,使徽州文化的意境美成為黃山市建設美好鄉村、建設美麗中國現行區的重要內容,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一。這成為非遺活態傳承的生動實踐。黟縣宏村依照仿生學而建設的“牛胃”、“牛腸”至今流水潺潺;西遞船形的村莊“蓄水起錨”,呈坎村按照五行八卦理論巧妙地營造出“呈陽坎陰”的意境;休寧板橋的泉水養魚被列為農業文化遺產項目……
2012年12月30日,徽州府衙修復后對外開放,人們看到的不僅是這一徽派建筑的重生,也是在靜態的府衙內徽州營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新生,是徽州歷史的濃縮,徽州社會生活的再現。休寧萬安羅經文化博物館建成開放,也是羅經文化靜態保護與活態傳承的生動實踐。走進黟縣秀里影視村,白墻黑瓦的建筑,小橋流水的環境,招展的旗幡和林立的商鋪,再現了徽州意境,喚醒了人們的“徽州記憶”……
“靜態+活態”,為徽州文化生態保護與傳承構建了更為寬廣的空間。
責任編輯:余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