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歷史文化遺存,是祖先對我們的饋贈,是歷史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傳承歷史、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歷史文化資源不可再生,對待歷史文化遺存,我們應該敬畏,要保護好、傳承好,在保護的前提下利用好。然而,由于認識的誤區,或者利益的驅使,對于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我們往往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或者認為對于文化遺存的保護是一種負擔,或者受資金等制約無力保護好文物,甚至發生如同著名文化學者馮驥才先生指出的那樣依靠糟蹋文化賺錢的現象等等。
近年來,黃山市通過徽州文化保護實驗區的平臺,推進文化創新,探索“文化+”,文化創新蔚然成風?!拔幕?旅游”、“文化+攝影”、“文化+地產”、“文化+農產品”等等,既保護了文化生態,又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延長了黃山現代服務業的產業鏈,滋生了新的業態。
“文化+”促進了文化生態呈現方式的創新。古老的文化遺存通過和時尚元素的結合,既尊重傳統文化的根性,又豐富傳統,古老和時尚結合,用時尚的方式彰顯了徽州文化的底蘊?!拔幕?”也促進了文化生態保護方式的創新。既堅守徽州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不僅激活了外來的動力,也強化了當地居民對于文化遺存保護的內生動力,村民成為保護與開發的主動參與者和受益者?!拔幕?”還促進了文化生態保護手段的創新以及文化生態傳承模式的創新,通過“政府+市場”,既強化文化生態保護的制度約束,推進制度創新;又以政府的主導帶動市場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文化生態保護的資金約束,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通過“文化+”的模式,靜態保護與活態傳承相結合,不僅有效保護徽州文化的物質遺存,而且有效傳承徽州非物質文化的內核,保存歷史的文脈,傳承歷史文化的優良傳統,強化了徽州人對徽州記憶的深厚感情,非遺的文化因子活態融入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之中,促進了文化生態的可持續保護。
基于古老+時尚,守正+創新,政府+市場,靜態+活態,“文化+”創新催生了徽州文化新的境界。
“文化+”開闊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的視野。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設立使徽州文化生態保護第一次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為徽州文化保護墊高海拔?!拔幕?”拓寬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的空間,將徽州文化保護從實體保護拓展為空間保護和生態保護,從對物的保護拓展為對人和物的共同保護,從文化遺存單體的保護拓展為對環境整體保護。“文化+”催生了徽州文化保護的新方式與新手段,提出了徽州文化生態整體保護、制度保護、活態保護和可持續保護的系統方案。“文化+”還催生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的新成果,在保護徽州文化生態的前提下,文化成為相關產業提升內涵和品質、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也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的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新的時期,黃山市正朝著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國傳統文化創新實驗區、美麗中國先行區的目標邁進,推進文化創新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而徽州文化生態保護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做好“文化+”底層創新和頂層設計的結合,如何正確認識徽州文化生態的整體價值,如何做好文化生態保護傳承和本地產業發展高質量和高品位的結合等等,也考驗我們的心智。我們只有堅持文化創新,才能迎接這些挑戰,戰勝前進中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堅持創新,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相信一定會經略出黃山文化生態的大篇章。
責任編輯:余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