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發展。7月30日,全省季度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圍繞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等7個方面,安徽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在會上提出47個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問題。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全省季度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比發展、講奉獻、重實干”作風建設要求,本報從即日起開設“創新之問·黃山作答”欄目,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集中報道全市上下主動領題、專注破題、全力解題的生動實踐,全面展示黃山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新成就新進步、謀劃的新思路新舉措。
夏日的黟縣宏村景區,夜色絢麗,流光溢彩,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玩。樊成柱/攝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文化旅游業如何才能成為支柱產業?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7月30日,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在全省季度工作會議上,圍繞創新提出7個方面47個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問題,引導大家以創新為動力推動安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其中不少涉及文旅領域。
黃山是中國現代旅游始發地?;卮鸷檬∥岢龅摹皠撔轮畣枴?,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發展先行區、示范區,既是黃山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推動黃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
當前,全市上下正將文旅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持續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以高質量文旅消費供給創造有效需求,著力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
場景創新:從“活態傳承”到“場景再造”
盛夏時節,黃山市迎來旅游旺季。從“山水入懷”的空間美學到“千年徽韻”的人文之美,從“四時可喜”的自然哲思到“藥食同源”的康養體驗,中外游客絡繹不絕,黃山向世界展現萬千氣象。
如何因地制宜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全國全域旅游先行區?
黃山的答案既務實又深刻:在傳承保護中再現歷史,在歷史呈現中創新傳承,讓厚重的徽州文化“活”起來,從“地域符號”升華為“文化IP”。
巨型魚燈巡游隊伍穿梭蓮葉間,漢服愛好者與游客競相打卡,紅燈籠映照著徽派馬頭墻……今年夏天,徽州區呈坎魚燈以“可看、可玩、可參與”全新姿態展現。
呈坎魚燈巡游以徽文化為內核,通過活態演繹、沉浸式體驗掀起文旅消費熱潮,魚燈巡游抖音話題#呈坎魚燈播放量突破5000萬次。1—7月,當地夜間游客同比增長278.5%。7—8月民宿入住率達95%,20余家網紅民宿提前半月訂滿,部分高端民宿單晚價格突破1500元仍一房難求。
如果說活態傳承是讓文化“活在當下”,那么場景再造則是讓文化觸手可及。
行走長源國際藝術村,藝術裝置創意十足、“藝”起發光市集特色鮮明、“天空之鏡”如夢如幻;步入齊云山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或提魚燈漫步古街,或駐足觀賞儺舞、噴火、皮影戲等民俗表演,或與“齊云逍遙舞”共嗨同樂;大靈山旅游度假區則將自然生態、地域文化與現代休閑度假需求深度融合,精心雕琢“靈山之戀”“靈山之舞”“靈山之醉”“靈山之學”四大主題產品,融合推出古道徒步、農耕體驗、提燈夜游、《靈山戀》行進式演出等旅游新場景……
一個個潮流新場景新地標背后,是全市各地“以文化為內核、以體驗為載體、以產業為延伸”的文旅深度融合探索。
據統計,今年1—7月,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長9.00%,旅游總花費同比增長10.97%。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8.55萬人次、同比增長77.54%,彰顯了黃山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帶來的積極效應。
當前,黃山市正堅持文化賦魂,建設世界級文旅目的地,實施徽州文化基因激活工程,高水平建設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系統推進黃山、黟縣世界級景區度假區等核心吸引物建設,培育一批國家旅游線路,擦亮“中國徽州、世界黃山”中華民族文化標識。
業態創新:從“一域精彩”到“全域共興”
文旅產業是綜合性產業,文旅消費具備“乘數效應”,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
如何把握消費新風口,打造消費燃爆點,千方百計激活消費“新藍?!??
悠揚汽笛聲在屯溪河街碼頭響起,今年7月底投入試運營的“黃山岸香號”高端游船如今已成為新安江旅游新名片。該游船集觀光游覽、特色餐飲、文化展示體驗于一體,試運營期間共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實現營收40萬元,成功開拓中高端客源市場。
這場“文旅+航運”的雙向奔赴,探索內河航運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為黃山市文旅消費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新安岐黃夜將古老中醫文化與現代旅游完美融合;齊云打鐵花讓游客在欣賞璀璨鐵花的同時,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熾熱魅力;徽菜美食讓游客在品嘗中了解精湛制作工藝與悠久文化傳承……
近年來,全市各地圍繞培育新興業態、開辟創新賽道、激發消費潛力、推動產業升級,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全域全業態新模式與新路徑,“文旅+”“+文旅”創新實踐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展現了蓬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在黃山,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新打法為支點的影視、演藝新空間,不僅撬動跨界融合大棋局,也帶動全域發展、推動全域共富。
8月28日,黟縣洪星鄉紅光村方坑嶺影視基地二期項目破土動工,總投資1500萬元的“魔幻森林”主題項目拉開建設序幕。項目創新采用“拍攝+旅游+電商”模式——拍攝期作為專業影視場景,休拍期則變身游客體驗區,同步搭建農產品影視代言直播平臺。
這種靈活運營模式已在一期項目得到驗證:一期項目投用以來拍攝了《老炮敢死隊》《鐵血女槍手》等26部作品,其中《鐵血女槍手》上線僅用4天收回成本,累計分賬400萬元,投資回報率超170%;《狙擊精英之納米危機》上線一周分賬即超200萬元。
影視搭臺、文旅唱戲、農民受益,山區群眾真切感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兩年來,基地累計聘請臨時演員、劇務等3400余人次,惠及周邊群眾500余人。
當文旅與農業、體育、工業、影視、康養等多元業態跨界融合,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產業鏈條閉合,文旅產業作為民生產業與幸福產業“含金量”得以彰顯。
科技創新:從“沉浸體驗”到“情感共鳴”
如今,科技賦能正成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以科技創新催生文旅消費新場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以前每次旅游前,都要去各平臺查閱大量攻略,篩選心儀景點?!庇慰屠钕壬f,這次黃山之行,AI助手解決了做攻略難題,讓他們一家更多地享受到了旅行樂趣。
作為國內智慧旅游先行者,去年黃山旅游自主研發的文旅垂類AI大模型應用產品成功上線,黃山風景區成為國內首個“全程AI伴游”景區,由AI主動伴隨提供攻略、講解、叫車、周邊美食、商家推薦等服務。今年2月,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業安徽途馬科技公司將黃山AI旅行助手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黃山成為國內首個DeepSeek垂直大模型文旅應用景區,以“技術自主化+場景深融合”雙輪驅動為黃山文旅數智化注入新動能。
不但能游覽,也能沉浸式參與。文化與科技碰撞的火花,正培育新業態、形成新集聚、孵化新IP。當前,黃山數字文旅新業態頻頻出現“科技與狠活”,全方位喚起游客所有感官。
元代科舉石刻鐫刻著寒門學子的青云志,明代王妃金飾折射出宮廷工藝的璀璨……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借助AR、全息影像等現代科技生動復現歷史人物與文化場景,針對部分館藏經書開發數字化互動項目,觀眾可以親手“翻閱”千年典籍。2024年,該館吸引游客逾80萬人次,文創產品銷售額達300萬元,實現文化價值與市場效益雙贏。
新質生產力深刻改變了黃山文旅產業的價值鏈與生態圈,科技感、數字化催生文旅產業發展新動能與驚艷蝶變。隨著更多應用場景加速落地,AI與文旅不斷擦出新火花,人工智能繪就的文旅產業新圖景,讓黃山“詩與遠方”有了更智慧的打開方式。
服務創新:從“一次打卡”到“反復體驗”
創新求質的同時,黃山市各地依靠設施配套與精細服務同步升級,不斷滿足游客群體多樣化需求。
這幾年,每逢旅游高峰長假期間,黃山都向本地市民發出倡議:錯峰出行,把最美的風景禮讓給遠方的客人;今年“五一”期間,黟縣宏村鎮創新推出“政府食堂+旅游服務”模式,將機關食堂變為特色“游客餐廳”,政府大院內還設立暖心驛站,形成餐飲、休憩、補給全方位服務體系;黃山市19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7692個停車位錯時免費對外開放;交通管理部門加大“柔性執法”力度范圍和路面見警率,引導游客有序在道路兩旁停車等。
這些皆是黃山市為打造文化旅游支柱產業,不斷增強服務意識的用心與努力。更科學、更完美地應對旅客高峰,練好內功,為文化旅游支柱產業添磚加瓦。
答好文旅產業的“創新之問”,是一場深刻的系統性工程。
從深度融合到業態創新,從資源盤活到項目建設,從科技賦能到服務體驗,黃山市文旅始終堅守匠心傳承歷史文脈,以創新激活發展動能。如今,黃山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鋪展,以其厚重文化積淀與創新時代表達,與八方賓朋共同書寫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華彩篇章。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