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異軍突起,汽車成為當下關注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得益于汽車產業迅猛發展,從產品設計到零配件生產制造,再到智能網聯技術更新迭代……我國汽車全產業鏈迎來全面爆發。
近年來,我市全面融入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全力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向新向高發展。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汽車產業全產業鏈營收110億元,汽車制造業規上企業產值增幅23.9%、高于制造業規上企業產值增幅17.9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0.9%、居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車制造業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61.6%、高于制造業規上企業產值增幅52.1個百分點。全市汽車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6%、高于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42.4個百分點。
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黃山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如何突圍、加速崛起?近日,記者走進園區企業,探尋汽車零部件產業蓬勃發展、聚力提“汽”背后的“動力源”。
鏈群協同 扶搖直上
汽車產業是安徽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今年上半年,我省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達到149.95萬輛和73.09萬輛,雙雙躍居全國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國內外巨大的產銷市場為汽車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我市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絕佳機遇。
黃山具備發展汽車產業的歷史基因,早在1964年,上海培新廠落戶徽州區,從事雷達車生產和民用改裝車,多類產品達到當時國內先進水平;1970年,第一輛“黃山牌”卡車在屯溪機床廠下線。經過多年發展,黃山汽車產業積厚成勢、聚鏈成群,產業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
產業的全面爆發,得益于龍頭企業的強勁帶動。
作為全國第二、全省最大的汽車組合開關生產企業,昌輝汽車電器(黃山)股份公司深耕汽配領域50年,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品供應比亞迪、奇瑞、江淮等20多家大型整車企業。黃山奧特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我市汽車功能開關產業龍頭企業之一,是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主要為奇瑞、江淮、上汽、比亞迪等整車廠提供原裝配套。
近年來,兩家公司產值均大幅增長——2024年,昌輝股份產值突破15億元,同比增長40%,今年上半年,完成產值7.54億元,同比增長21.84%。2021—2024年,奧特斯產值從1.8億元增長至4.5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延續良好發展勢頭,實現產值超2億元。
經過多年發展積累,昌輝股份和奧特斯已成為引領發展的“鏈主”型龍頭企業,既具有行業話語權,也有極強的產業鏈帶動能力。以昌輝股份、奧特斯等龍頭企業為引領,截至目前,全市共匯聚汽車零部件企業110余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2家,汽車零部件一級供應商21家。
供應鏈“近地化”是我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趨勢。鏈條中間,上下游中小企業緊密配套,形成高效銜接、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
近年來,我市成立涵蓋100余家企業的全市汽車產業聯盟,定期發布關鍵配套需求和供給能力信息,為產業協作搭建橋梁。推動昌輝股份等整車一級供應商建立二三級供應商培育機制,有效拉動本地采購量增長:昌輝股份新增采購本市企業產品7269萬元、奧特斯新增采購5462萬元、黃山瑞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新增采購2974萬元。得益于汽配產業鏈聚鏈成群,黃山市嘉雄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塑料件等產品產銷兩旺。“公司與昌輝集團構成緊密配套協作關系,發展態勢良好,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570萬元,全年力爭實現產值1300萬元。”公司總經理吳海林說。
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產業集群發展成為形成新質生產力“催化劑”。我市立足比較優勢,持續優化產業布局,聚焦汽車電子電器、汽車底盤件等細分領域,推動產業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初步形成以休寧縣(汽車電子電器)、黃山高新區(汽車軸承和智能網聯零部件)、徽州區(散熱基板和汽車內飾件)、歙縣(汽車底盤件)為特色集群的全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帶,集聚了全市78%的企業,產值占全市比重達86.5%。休寧縣、歙縣被列入我省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重點布局。今年1—6月,全市汽車產業82家規上企業實現產值50億元、同比增長32.6%,預計全年可實現百億元目標、較2022年底實現三年翻番。
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一同成就產業“硬脊梁”,使我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參與新競爭更有底氣。
創新驅動 提質攀高
創新,永遠是產業發展制勝的不二法寶。
如今,汽車市場競爭激烈,黃山各汽配企業正埋頭于技術創新,力求在新賽道上取得領跑新優勢。
走進位于休寧縣的昌輝汽車轉向系統(黃山)有限公司,展示大廳內,研發人員正全神貫注地盯著智能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屏幕上顯示的是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SBW汽車智能線控轉向系統相關測試數據,依托這些數據,我們能精準分析系統在不同工況下的性能表現。”企業負責人徐暉介紹,智能線控轉向系統是目前汽車轉向行業的前沿技術,該類型產品取消了方向盤和轉向器之間的中間軸機械連接,減輕了整體重量,提高了汽車碰撞安全性和整車主動安全性。“正是憑借獨特的技術優勢,我們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徐暉說。
企業要贏得市場,核心競爭力尤為關鍵。昌輝轉向公司深諳創新和研發是重中之重,面對苛刻的外部環境,堅定推動自主開發,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通過苦練“內功”,成功開發出了雙小齒輪式DP-EPS、小齒輪式P-EPS、管柱式C-EPS和線控轉向系統SBW等汽車智能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等系列產品,在產品結構、電子系統控制技術、無刷電機控制等EPS關鍵技術領域擁有數十項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公司已為上汽大通、北汽福田、江淮汽車、南京金龍等眾多國內外主機廠配套供貨,成為全球乘用車和商用車的重要合作伙伴。
和昌輝轉向公司一樣,位于黃山高新區的黃山市瑞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企業自主生產的車頂控制模塊如今已是市場上的“香餑餑”。
作為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車內智能面板、車頂控制單元及各類人機交互開關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瑞興汽車電子始終將技術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持續加碼研發投入。數據顯示,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企業營收的6%,擁有300余名研發人員組成的創新團隊,成功研發出800多種產品,累計獲得各類專利超百項……
把含“新”量當作含“金”量,我市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正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引擎,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