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記者從市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進入汛期后,我市進一步細化重點區域、薄弱環節防御方案,科學部署人員力量,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儲備數量充足的救生衣、應急照明、快速沙袋等防汛物資,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6月7日起,我市進入梅雨季,降雨持續不斷。當前,我市仍處主汛期,防汛工作進入關鍵時期。為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強降雨、洪水等災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則,嚴格落實氣象“13131”(提前1周、3天、1天、3小時、1小時預報氣象災害、為相關部門提供及時預警,采取應對措施)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多措并舉落實防汛工作,織密織牢汛期安全“防護網”,確保安全度汛。
“目前,我市建立防汛搶險救援專業隊伍20支共919人,配備防汛裝備3000余臺套、快速沙袋20000余個,儲備防汛搶險物資價值4800余萬元,以保障出現險情時及時供應。”市安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進入汛期以來,我市始終致力于構建四級防汛責任體系,完善市領導包保區縣、市直單位包保鄉鎮機制,1632名防汛責任人與105個包保單位分工明晰,同時,公布了188座水庫責任人,劃定4399名山洪災害網格員和748名地災監測員,確保風險點管控無死角。據統計,今年自4月份以來,全市已成功應對9輪強降雨,提前安全轉移群眾4105人次。
“入汛以來,市委市政府及各地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防汛工作,除了構建四級防汛責任體系外,還針對應急響應狀態,積極構建全市‘1311’防汛救災應急指揮體系?!笔袘惫芾砭贮h委書記、局長謝一剛介紹,“1311”體系中,“1”指市、縣應急指揮部作為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指揮平臺,“3”指聯合指揮席位、工作組、運行機制,為支撐各級防指運行的三個要素,“11”指從市、縣二級延伸到鄉級臨時指揮機構和突發險情災情現場指揮部,通過這一體系,可以實現統一指揮、上下貫通、縱向到底、協調聯動,為防汛救災工作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針對汛期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情況,市應急管理系統還進一步強化了汛期應急指揮通信保障,整合天通衛星電話、370窄帶通信、復合通信無人機、應急前突指揮車、單兵通信基站等設備,確保在極端情況下通信聯絡暢通,筑牢應急救援‘生命線’。”
下一步,我市相關部門將密切關注雨情、水情、汛情變化,持續壓實各級防汛責任,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多維發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線,確保全市平穩度汛、安全度汛。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