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浪潮下,非遺主題民宿正以其獨特的文化基因和創新表達,成為重構旅游體驗的重要載體。“非遺+民宿”的跨界融合正在重新定義“詩與遠方”的內涵,為文旅高質量發展開辟一條文化賦能、體驗升級的創新路徑。
在黟縣西遞村和宏村,1070家特色民宿串起了“民宿+非遺”的沉浸式徽州生活圖景。
近年來,黟縣大力培育具有非遺特色的民宿,引導民宿業主在民宿設計、裝飾、經營等環節融入非遺元素。例如,隱匿于6000平方米明清徽派宅院中的“拾庭畫驛”民宿,其前身為徽商邵氏家族宅院,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該民宿與黃山市徽劇院合作,將徽劇戲班請進民宿,《紅線盜盒》《天女散花》等經典徽劇在此常態化上演。此外,民宿還邀請當地非遺傳承人在民宿內教授孩子和家長們制作魚燈、藤編等小工藝品。
在宏村,“舊街墨野”民宿定期舉辦徽墨制作非遺技藝展示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徽墨制作的獨特魅力;“塔川書院”民宿致力于發掘古徽州耕讀文化,設立非遺傳習、耕讀文化體驗等功能區。在黟縣木榨油客棧、山居客棧、水墨東籬等民宿中,游客還可以參與徽州三雕、徽州彩繪壁畫等非遺項目的制作。
西遞村則根植楹聯文化,打造“非遺傳承體驗區”,推廣“拋繡球”“徽州祠祭”“徽州楹聯匾額制作技藝”等省級非遺項目,讓游客在西遞村的民宿中,既能感受到古民居的古樸韻味,又能參與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活動。
為了讓非遺與民宿融合有新的活力,黟縣還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創造良好創業環境等方式,吸引了眾多具有創新理念和專業技能的藝創人才來到黟縣,他們將現代設計理念與非遺相結合,為民宿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創意和思路。同時,黟縣還加強對民宿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非遺素養和服務水平,通過定期組織開展非遺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等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專家學者授課,讓民宿從業人員深入了解非遺,掌握相關的講解和服務技巧,更好地向游客傳播非遺。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