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寧縣板橋鄉梓塢村,有條55歲高齡的“魚王”。這條相當于人類150歲的魚界“老壽星”,打破了淡水魚壽命紀錄,引得人們嘖嘖稱奇。
走進梓塢村汪家宅院,只見青石魚塘內,一群背脊烏黑的草魚在悠閑地游來游去,其中一尾體長近1.4米、體重超35公斤的草魚身披銀鱗悠然游弋,吸引了不少游人前來打卡拍照。
外地游客吳心雨說道:“我之前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魚,聽說年紀比我爸還要大。我今天拍了特別多的視頻,準備回去給家人看一看,讓他們一睹‘魚王’的風采。”
1970年,梓塢村村民汪長生夫婦為慶賀女兒出生,將數尾半斤重的草魚魚苗放入自家山泉魚塘。歷經歲月更迭,其中一尾不僅頑強存活,更以55歲高齡打破草魚平均7—8年的壽命常規,成為國內罕見的“長壽魚王”。“這條魚是1970年放進魚塘的,那年我女兒出生,放下去的時候只有半斤重,現在大概有七八十斤重了。”汪長生介紹。
多年來,汪家人始終遵循“山泉流水養魚”傳統,堅持古法生態養殖,每日用割取的山間野生茅草、自家種的蔬菜投喂,還嚴格控制水溫,形成了“人養魚、魚養水”的生態循環。
“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魚是否平安,我每天割草給它吃,早晚各喂一次。”“魚王”的長壽離不開汪家人的悉心照料,更離不開休寧獨特的生態稟賦。休寧縣森林覆蓋率達82.93%,“魚王”所在的汪家魚塘,源自新安江源頭的山澗活水,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遠超普通養殖標準。
“這個魚池一共有三十二條魚,最輕的也有10斤重。去年,有人出價一萬塊錢一條,我都沒有賣,因為這些魚就像我的家人一樣。”汪長生說道。
“魚王”的長壽傳奇,不僅是新安江流域生態修復的縮影,更折射出黃山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的智慧。依托優質水源,休寧縣打造“山泉流水養魚”特色產業,泉水魚產業已成為板橋鄉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徑。這種“零污染、純天然”的養殖環境,生動詮釋了什么叫“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板橋鄉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托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泉水魚養殖等特色產業。目前,全鄉養魚戶有618戶,魚塘1010口,農家樂有11家,泉水魚年綜合收入超100萬元,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板橋鄉副鄉長程馳說。
值班編輯:胡曉苗